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2 16: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山东 青岛 1919 沈泊尘 作
1、画面上有“太阳”标记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
日本
2、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代表什么意思?
代表日本要吞并山东、青岛
3、画面上中国的“国民”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不让日寇吞下肚去,这指什么事件?
五四运动
山东
青岛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五四运动(1919)
“公理战胜强权”
×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5月4日起
6月初起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拒绝签字
2.过程
顾维钧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一位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
3.评价
“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
——茅盾
“一次暴动胜于数千百万册书报” ——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打下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南陈北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传播中心:北京和上海
北李:1919《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南陈: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提出建设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到中国
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之后各地相继建立早期组织
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11
1919.05
1920初
1920.04
1920.08
1920.10
1921.07.23
共产国际,列宁领导创建,存在于1919~1943年,总部位于莫斯科,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条件
(1)时间地点
(2)各地代表
(3)会议内容
阅读教材p122页回答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
1921 年7月23日
名称: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中共成立
上海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2017.11摄于北大红楼纪念馆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思考: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
②联系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问题?
③何时完善?怎样完善?
未提出反帝反封建要求
中共二大;最低和最高纲领
①此时的中共将斗争对象指向了谁?
京汉铁路大罢工
反动势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永丰舰上避难的孙中山夫妇
1922-1923,国共两党相继遭遇重创...
“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缕指,顾失败之惨,未有甚于此役者。”
——孙中山
叛变
第二次护法运动
工人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中共三大
(1)背景
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孙中山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内容 实质
(新)民族
(新)民权
(新)民生
(2)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内容

纲领、目标
方法、手段
“新”在反帝、民族平等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普遍平等的民权
为一般平民所享有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各民族一律平等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 ——孙中山
2、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4.12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7.15 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31日,蒋又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明确告示列强:“国民政府所定政策为不用武力和任何群众暴动以变租界之地位。凡愿意平等待我之国家,即为吾人之友,纵使从前曾压迫中国,吾人也愿与之合作,与之联合”
——《上海民国日报》 1927年4月1日。
“同室操戈”
他斥责那些反对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右派说:“尔等不奋斗而妒他人之奋斗,殊属可耻。彼等破坏纪律,吾自有办法,与尔等何干?”
——孙中山生前致力于调节右派与中共的嫌隙
1925.3.12 孙中山先生仙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须努力!
一些人从各地向汉口汇聚,
更大的一股力量在南昌蓄势待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远没有被打垮!
年份 月份 时期 党员人数
1921 7 一大 57
1922 6 二大 195
1923 6 三大 432
1925 1 四大 994
1927 4 五大 5.7万
1927 大革命失败后 1万
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