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册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册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2 17: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
1926年12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
1927年9月,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9月
“宁汉合流”
1、政治:确立专制统治
名词解读
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汪精卫和蒋介石◎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
1927年9月,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9月
“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1928年
1、政治:确立专制统治
国民革命 “北伐” 国民政府
“北伐”
目的
组织 基础
性质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确立专制统治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与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有何不同?
打倒北洋军阀
打倒列强除军阀
各派系军阀
国共两党
军阀争夺地盘
和权力的战争
国内革命战争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
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于皇姑屯被日本炸死。
1927年9月,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9月
“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1928年
·5月3日
济南惨案
·12月29日
“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政治:确立专制统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名词解读
东北易帜
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课堂探究】观察右图及注释,为什么史学界普遍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①军阀各自为政;②内乱混战不断。
◎现坐落于辽宁沈阳“张氏帅府”门前的张学良将军像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确立专制统治
如何理解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名词解读
上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你可以得出有关民族资本发展的哪些信息?
1913—1936年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但依然受到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挤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经济:发展与危机并存
(1)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十年(1927—1936)
1895
1912
1919
1927
1937
1945
洋务运动后期
开始兴起
遭受重创
迅速
发展
陷入
萧条
短暂
春天
初步
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一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改换银本位,导致国际市场银价上涨,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法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获得成功。至1937年前,中国外汇市场一直非常稳定。法币政策实行后,刺激了国内生产,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融合。
——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在改革币制的同时,国民政府在1935年还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增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国家资本也稳步增长。这时国家资本刚刚与私人资本持平,产业资本略高于私人资本。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问题探究: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②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内交通暂时恢复,促进国内市场的交流和扩大;
③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会
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⑤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经济:发展与危机并存
(2)官僚资本的剥削
官僚资本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果夫
陈立夫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内:镇压残害人民,新军阀混战勾结,官僚资本主义强取豪夺
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卖国软弱
归纳: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权性质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毛泽东:“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张太雷:“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1)背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8月1日
南昌起义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过程: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
(3)意义:
南昌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2、八七会议
·8月1日
南昌起义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时间:
·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2)内容:
①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八七会议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秋收起义
(1)时间:
1927年9月
(2)结果:
·8月1日
南昌起义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8月7日
八七会议
·9月
秋收起义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秋收起义
事件 时间 经过(内容) 意义
周恩来、贺龙等领导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遭敌人围攻而失败
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8.1
1927.8.7
1927.9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等领导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归纳:武装反抗之路
问题探究
探究二: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起义夺取了全国政权,而中国共产党走同样的道路却接连失败?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公开的斗争夺取政权。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探究一:为什么这些武装起义都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学习苏俄经验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起义名称 起义目标 结局
南昌起义 在敌人力量薄弱的 城市南昌发动起义 遭敌人围攻
而失败
秋收起义 进攻中心城市长沙 受挫
广州起义 攻占中心城市广州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
1927.10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立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共的选择?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1927.10,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4,井冈山会师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立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2)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8月1日
南昌起义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8月7日
八七会议
·9月
秋收起义
·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
朱、毛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建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一大的召开;
(2)意义:
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8年
朱、毛井冈山会师
1930年
中苏一大召开
1931年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6、土地革命
(1)实质: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意义:
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
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 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26年毛泽东指出 “买办阶级集中的区域,全国不过香港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等沿海沿江数处,不若地主阶级之领域在整个的中国各省各县各乡……军阀政府每年几万万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间接从地主阶级驯制下之农民身上括得来……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城市中心论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
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弱我强)
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合作探究
启示:只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可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新道路
新道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失败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新道路的挫折
1930年10月,蒋介石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军事冒险主义
消极防御思想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艰苦卓绝之路
鱼水情深之路
苦难辉煌之路
中共的选择?
三、红军长征
1、背景:
1930年10月起,蒋介石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8年
朱、毛井冈山会师
1930年
中苏一大召开
1931年
“围剿”根据地
三、红军长征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批评了毛泽东提出的反对红军攻打赣州等中心城市,主张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党和群众力量较强的赣东北发展的意见。会议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争取在江西首先胜利。
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到瑞金,他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是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和训练方法,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博古对他十分信任和支持。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1、背景:
三、红军长征
1、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1930年10月起,蒋介石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8年
朱、毛井冈山会师
1930年
中苏一大召开
1931年
“围剿”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
红军长征
·9月
·10月
1934年
视角一:
两个德国人
主张用碉堡战术进攻红军,把“长驱直入”改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汉斯·冯·塞克特,德国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际派来,被临时党中央聘为军事顾问。
主张“这是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革命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决战。……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
长征探因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
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三、红军长征
1、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转折:
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内容: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
(3)意义:
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纠正了“左”倾错误
1927年
1928年
朱、毛井冈山会师
1930年
中苏一大召开
1931年
“围剿”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
红军长征
·9月
·10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1月
1934年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三、红军长征
1、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转折:
遵义会议
3、结果:
(1)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挽救了中国革命;
4、意义: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2)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
铸就了长征精神;
(3)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转折点
播种机
新局面
1927年
1928年
朱、毛井冈山会师
1930年
中苏一大召开
1931年
“围剿”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
红军长征
·9月
·10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1月
1934年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
·10月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丰碑》
《倔强的小红军》
《金色的鱼钩》
材料三: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你理解的长征精神?
新道路中的精神
材料一: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材料二:长征组歌·过雪山 草肖华 1964年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道路·选择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1927年
4·12政变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底
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7年10月
井冈山根据地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
1930~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争
民资资本主义夹缝中发展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政治:专制统治
经济:夹缝中发展
迎难而上
工农武装割据
1936
国共
合作
1937
全民族
抗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