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6 11: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8分,每空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1) , ,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3)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4)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
(5)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
(6)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
(7)《史记》在史学与文学领域均有极高造诣,鲁迅曾称扬其为“ , 。”
(8)风萧萧兮易水寒,            !
(9)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沉默呵,沉默呵! , 。
二、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4题目。(9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
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2、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2分)

3、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4、“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5-9题目。(18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5、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缒而出 zhuì   B、共其乏困 gòng
C、秦伯说 yuè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áng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9、 翻译下面两句话。(每小题3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0-12题。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眼睛好一些了,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
  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有人问:《红楼梦》和哲学有没有关系?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系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0.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虽然夸张中有讽刺的意味,但展示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
B.本文语言飘逸而深刻。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
C.金先生的提问和解答轻松和幽默。他就是在这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中传授知识。
D.文中金先生抓跳蚤的细节让人读后感觉他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显示出一个成年人难得的童趣和天真。
E.金先生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这一细节体现了其率真的性格,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独特的爱。
11. 有人认为“金先生是有趣的,也是重情的”,他的“重情”体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4分)
                                       
                                        
12.你从对金岳霖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结合文本探究。(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填空。(4分)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   、 、 、   、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14、利用汉字的结构猜字谜。(任选两小题)(4分)
(1)孔子上山。
(2)千里姻缘一线牵。
(3)日落香残,了却凡心一点 。
(4)江边点起两盏灯火。
15、重组下面所给的词语,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对出下联。(4分)
“春风 天高 志远 麓山青 杨柳”
下联:   ,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从荧__①__(pí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___②__,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因此_③_,如果坚持文化的惠普性 ④ ?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___ ,还需冷静思考的_⑥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答:第______ 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时评,为它拟一个标题。(4分)
中国教育蓬勃发展,作为国民教育核心内容之一的高等教育开始从较低水平的精英化走向较高层次的大众化,可喜可贺。
在笔者看来,与“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直接构成一对悖论命题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是当下不争的事实,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呈现持续蔓延的态势。[]
总之,笔者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持谨慎看待的态度,为它所指示的中国高等教育显著发展的内容而欣喜,也为它蓬勃气象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而担忧,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越办越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仅仅单就规模而言。
答:   
五、作文(70)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
请以“泪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