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4 08:5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大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 -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灭商后,对原商统治的地区“复盘庚之政”,对鲁、卫两国要求“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顺从当地的民俗,奉商之正朔,而以周代法令来约束。这些措施
A.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 B.说明周朝因仁义统一天下
C.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D.形成家国一体的民族心理
2.秦汉在县以下划分为乡、里,选任乡官里吏辅助统治基层。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3.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
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
C.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4.南宋时期,朱嘉积极兴建书院,认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为忠为孝也”。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开篇就提到《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
在于求利。这说明
A.书院与统治者意志相违背 B.书院承担教化育人功能
C.商品经济推动书院的兴盛 D.宋代理学成为主流思想
5.唐宋有关借贷契约法律对索债方式没有过多限制,甚至默许暴力抢夺方式。而清代法律规范
了追债行为,并对追债过程中采取抢夺手段予以严厉打击,更加注重保护借贷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一变化
A.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B.说明清朝抑商政策松动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反映清朝法制已经完善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王朝中人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遇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正窃喜于‘万年合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这一番遭遇
A.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 B.使外国势力进人中国内地.
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7.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提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若其意,则在昔哲王所恃以均天下也”,同时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汉制议员之职有三:一日谏大夫,二日博士,三日议郎。”这表明
A.梁启超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B.中国汉朝制度尚有民主遗风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汉制为议会的实施提供基础
8.下表是一位学者整理研究的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A.总体呈现上升趋向 B.集中于沿海沿江城市
C.源于西方列强侵略 D.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9.下图为刊登在《救亡漫画》第五号(1937年10月10日)封面_上的《“今年的双十节”》。漫画中的日军军官举起双手投降,两只分别注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手上横抓着--杆步枪,其
投影到日寇身后的墙上刚好构成一个连体的“双十”。该漫画反映了
A.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B.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合作抗日
C.日军军官战败举手投降 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10.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鼓励发达省市区与欠发达省市以对口帮扶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协作。广东省实施珠三角“对口帮扶”粵东西北战略,汕尾是深圳市对口帮扶城市。2015
年11月,比亚迪积极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东进汕尾。这些举措反映了
A.国家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 B.粤东与珠三角经济差距缩小
C.区域发展失衡难题得到了解决 D.广东对外开放进人崭新阶段
11.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 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鼻祖.
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 D.埃及文化与希腊文化具有同源性
12.1767年,索邦神学院审查《贝利塞留》时,对哲人们的指控也--般无二,“争先恐后地努力动摇宗教的基础,损毁秩序、君权和经济,以误人歧途的想象、骗人的梦幻取代神圣贤明的高尚原则”。材料中的“哲人’
A.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B.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涨
C.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 D.描绘了资本主义“理性蓝图”
13.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
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
业革命
A.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B.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
C.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 D.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
14.当时代表资产阶级立场的俄国“路标转换派”明确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
走向资本主义的演变,是一种内部的蜕变。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下的俄国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因此他们号召要支持新经济政策,因为历史是殊途同归的。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新经济政策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恢复了资本主义秩序
C.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
15.当前在美国社会颇受关注的移民收紧趋势,其深层的社会原因是自1965年移民法实施以来,亚洲和拉丁J美洲持续地大规模移民后,美国社会面临结构性困境,美国社会多样性快速发育,政府及社会应对不力,导致社会矛盾突出。这一趋势表明美国
A.移民以亚洲和拉丁美洲最多 B.移民政策具有务实性和利己性
C.政府对移民的控制有所放松 D.移民文化形成多元一体的特征
16.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从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这--体系的形成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促进亚非拉独立运动的高涨
C.表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直接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哲学简 史》中说:“从先秦以来,中国人鲜明地区分‘中国’或‘华夏'与‘夷狄’,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这种区分是从文化上来强调的,不是从种族上来强调的。”而《春秋公羊传》记载了儒家论述“夷夏互变”的大量历史案例。可见,是夷狄还是华夏依据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化而转移,正如韩愈在评价《春秋》时所说的一样:“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之进于中国者,则中国之。”正是这种依文化辨华夷的观念使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能够通过文化学习相互融合、凝聚。
——摘编自张刚《中国古代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凝聚》
材料二 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认同意识做了具体反映,《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晋书》中的《刘元海载记》记述了匈奴人刘渊认同自. 已为刘汉后裔,所建政权以“汉”为号。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总体来说都非常重视汲取汉族先进文明制度,统治者都非常热心儒学,如北魏孝文帝就以汉化改革著称,对儒家道统极为认同,自觉捍卫华夏道统。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民族观。(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以何角度进行华夏认同 并说明这种民族认同的历史影响。(8 分)
18.有同学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史,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世界上最初的两条铁路是从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分别于1825年和1830年开通。
女演员弗朗丝(范妮)●金伯尔幼年时曾在第二条铁路开通的那一年搭乘过,她对那段旅程作了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 30英里一出发,它比 乌的飞翔速度还要快(因为他们曾用猎鸟做过试验)。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一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发行的关 于“人类首次飞行100周年”的纪念币。
——摘编自马天一《世界纪念币上的交通史》
材料三 洛杉矶是世界 上第一个出现严重光化学污染事件的城市。洛杉矶盆地位于美国的西海岸,它既是一个有名的汽车城,也是有名的烟雾城。洛杉矶首次光化学烟雾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洛杉矶的800多万辆汽车是产生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洛杉矶的居民和游客饱尝这种烟雾之苦,它刺激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其影响对人体健康是长期的。有调查表明,在洛杉矶长大的儿童肺功能因此下降了10%- - 15%。据估计,洛杉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大约为100亿美元。
——摘编自刘希艳、高元伟、李丰主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示范精品教材:汽车文化》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的价值。(6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的影响。(6分)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世界近现代交通发展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
种。(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张之洞(1837- -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四川学政。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纠弹时政,号为清流。光绪七年(1881)授山西巡抚。十年升两广总督。中法战争中起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曾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矿务局,立广雅书院,以图自强。十五年调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芦汉铁路。中日甲午战争时代任两江总督兼江宁将军,巡阅江防,购新式炮,筑西式炮台,编练江南自强军,广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学堂,主张改革科举。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二十一年列名北京、上海强学会,后授意查禁.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回任湖广总督。二十四年在《劝学篇》中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义和团运动时期,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倡“东南互保”,镇压反洋教斗争及自立军起义。二十七年与刘坤一上变法三疏多被采纳。次年充督办商务大臣、.暑两江总督。二十九年任经济特科阅卷大臣,厘定大学堂章程。三十二年晋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后督办粤汉铁路,充实录馆总裁官。
——摘编自郑天挺,荣孟源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历史贡献。(6 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张之洞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6 分)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文艺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其价值取向不断嬗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49- 1978 年,政治挂帅,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政治标准为核心要素,体现为电影对意识形态的着力张扬。
1979--1992年,多元探索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鼓励文艺创作的多元化,电影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革。
1993- -2000 年,市场化转型,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关注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电影的商业化日益凸显。
2001年至今,产业化建设,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强调文艺构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产业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金宜鸿《新中国文艺政策与当代中国电影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文艺政策"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大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武王灭商后,在原商统治的地区恢复盘庚的制度,在鲁、卫顺从当地的民俗,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故选C项;材料意在强调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无法体现疆域的扩大,排除A项;周朝并未实现统- -天下,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当时已形成家国--体的民族心理,排除D项。
2.A [解析] 秦朝里吏以没有军功爵且办事能干的公卒、土伍担任,并由县廷任命,以此来减少地方里吏势力膨胀的现象,要求办事能干可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政令,由此可以得出秦朝集权理念渗透基层治理,故选A项;B项说法较为片面,排除;C项“完备”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无法体现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排除。
3.A [解析]佛教来自于印度,北魏的飞天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明显带有印度特征;到唐代,印度的特征逐渐减少,代之以唐朝的特征,表现为佛教的本土化,飞天还体现出唐代世俗女子流行发型,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故选A项;飞天造型的转变主要反映的是中外交流,排除B项;飞天造型中体现女性化,反映了唐朝的审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无法反应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D项。
4.B[解析]材料朱熹认为书院教育强调“忠”“孝”,陆九渊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这说明书院承担教化育人功能,故B项正确;朱、陆办学并不完全跟统治者意志相违背,也不能代表所有的书院, 排除A项;材料反映朱、陆的办学思想,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对书院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理学是否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
5.C[解析]材料体现唐宋到清朝借贷契约法律的进步,规范了借贷行为,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中放贷人并不等于地主阶级,不能体现唐宋更加注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反映清朝法律加强对借贷行为的规范,无法体现出抑商政策的松动,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D [解析]根据材料中“12年之后的事”““万年合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可以推测出“这一番遭遇”是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战争并未带来清政府的变革,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转变,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A项;使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内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C项。
7.A [解析] 据材料梁启超“认为汉代有与议会相似的制度”,这有利于为变法减少阻力,故选A项;汉朝是君主专制制度,谏大夫、博士等职都是为皇权服务的,不能体现民主遗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为变法寻找历史依据,C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汉制体现专制,无法为议会的实施提供基础,排除D项。
8.A[解析]从材料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向,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沿海沿江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横向对比,所以无法得出近代中国城市化集中于沿海沿江城市,排除B项;西方侵略只是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之一,"源于”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没有完全瓦解,排除D项。
9.B[解析]根据材料和漫画可知,在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下,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故选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 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A项错误;C项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0.A [ 解析]材料强调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帮扶,并以深圳帮扶汕尾和比亚迪人住汕尾为例,反映国家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比亚迪进驻汕尾的个案不能说明整个粵东地区与珠三角经济差距缩小,也不能反映广东改革开放整体的战略新布局,并且材料只反映改革,没体现开放,排除B、D两项;C项得到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1.B [解析]根据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故B项正确,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学者认为腓尼基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文字的演变,而非文化,D项错误。
12.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767年”及“动摇宗教的基础,损毁秩序、君权和经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哲人”是指启蒙思想家,故选D项;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排除;宗教改革的发生和发展在启蒙运动之前,排除B项;16- -17世纪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排除C项。
13. C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的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变革,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政治层面,未涉及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工业革命有利于推动改革,而不是加大变革难度,排除B项;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于工业革命前,D项既不符合材料时间要求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D[解析]从材料“新经济政策不是--种策.....俄国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可知当时俄国“路标转换派”认为新经济政策是走向资本主义的,这说明他们]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这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误解,这就从侧面证实了新经济政策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资产阶级,没有提及其他的阶级阶层,不能说明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B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并未背离社会主义原则,排除C项。
15.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面对移民融人困境而调整了移民政策,这说明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务实性和利已性,故选B项;材料只说亚洲和拉丁美洲持续地大规模移民,并没有提及其他地区,A项错误;材料强调美国移民收紧趋势,不是放松,C项错误;亚洲和拉丁美洲等移民美国,形成了多元的移民文化,但没有“一体”,D项错误。
16.C [解析]从材料可知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表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故选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B项因果倒置,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并且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1)主要观点:华夷有别,华尊夷卑;以礼乐文化区别华夷;夷狄与华夏可以互相转移。(6分,每点2分)
(2)角度:政治认同、制度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分,每个角度1分,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历史影响:强化了华夏认同;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传承了中华文明;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推动了统-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8. (1)材料一是近代火车搭乘者的描述(学者著作),可用于研究近代火车行驶的速度。
材料二是美国发行的关于“人类首次飞行100周年”的纪念币,可用于研究人类第一- 架飞机的发明者、首次飞行的时间、第- -架 飞机的形状。
材料三是教材对洛杉矶汽车污染情况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汽车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每点2分,其中史料类型或内容1分,价值1分,共6分。其他表述符合材料,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2)影响:便利了民众出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推动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6 分,每点2分,符合三则材料,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3)史料:小说;视频;传记;诗词;史书;歌谣;文献史料;图像;图画等。(2分,每点1分,只答1点不
得分。其他表述符合材料,言之有理皆可给分,与三则材料史料类型重合无分。)
19.(1)贡献:在中法战争中击败法军,维护了国家主权;引进西方军事设备,促进军队的近代化;创办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创办新式学堂,促进教育的近代化。(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精神品质: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实践,体现务实精神;奋发图强的精神;紧跟世界潮流,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6 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时代面貌的变迁。(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冷战的不断加剧,为扫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增强人们对新政权的认同感,1949- -1978 年中国的文艺政策呈现出以政治标准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双百”方针的恢复与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1979- -1992 年中国的文艺政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推动了电影的现代化。.(8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深刻变革中,文艺政策呈现了与时代相一致的阶段特征。(2分)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答案,其他如“现代中国文艺政策的变化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现代中国文艺政策的变化;现代中国文艺政策的发展折射了时代的变化”等论题,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