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 3.2 热能转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 3.2 热能转换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09: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能量
第二课 热能转换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热能可以转换成动能,当火炉上水壶的壶嘴被堵住时,受热上升的水蒸气的力量能把壶盖顶开。人们从这种现象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知道动能也可以转换成热能,知道热能可以和其他能量相互转换。
2.科学探究
能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
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断生活中的热能变化情况,并能说出是怎样变化的。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探究热能变化的秘密,感受能量世界的奇妙,懂得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试管、蘸有酒精的棉花,橡皮塞、烧杯、热水、橡皮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故事引入。
课件展示教材P30上方两幅图。
介绍:当火炉上的水壶的壶嘴被堵住时,水蒸气的力量能把壶盖顶开。人们从这种现象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2)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 “冲动”的橡皮塞
(1)介绍器材:试管、蘸有酒精的棉花,橡皮塞、烧杯、热水
(2)实验方案简介。在试管内塞进一小团蘸有酒精的棉花,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将试管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
(3)交待安全注意事项,防烫伤,管口不要对着自己和同学。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橡皮塞的动能是什么能转换的?
(6)小结:将试管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一会儿之后,试管变热,橡皮塞会冲出试管口。这说明发生了能量转换。橡皮塞的动能是热水的热能转换的。
(7)拓展。介绍:公元1世纪左右,希腊发明家希罗制作的“空心汽动圆球”,可以称得上是最早使用热能变成机械能的“蒸汽机”。
2. “热情”的橡皮筋
(1)提问:热能可以转换成动能,反过来,机械能可以转换成热能吗?
(2)实验:把橡皮筋先碰一下自己的额头,快速来回拉几十次橡皮筋,再将它碰一下自己的额头。
(3)交流:描述橡皮筋前后两次碰额头的感觉。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说一说橡皮筋的“热情”是哪里来的。
(5)小结:反复拉伸运动使橡皮筋产生了热量,机械能转化成热能,这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举例: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其他摩擦生热的情况吗?举例说明。
冬天为了取暖,可以使劲摩擦两只手;从高处坐滑梯滑下来时,臀部会有灼热感……
3. 野外生火
(1)讲解:你们有过野外生火的经历吗?生火是野外生存的必备技能。在没有火柴或打火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办法生火!
(2)介绍钻木取火的办法。
a.生火原理:由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b.需要的材料:干燥的木块和木棍、中间凹的小石块、鞋带、干枯的小草或木屑。
c.生火方法:将木棍一端稍微削尖,在木块上挖一小坑。→将鞋带在小木棍上部缠绕几圈,便于转动小木棍。→将干草或木屑放入木板小坑中。让木棍尖在小坑中快速摩擦转动。
(3)交流:想一想,钻木取火中是由什么能转化成热能的?(钻木取火是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4)再介绍几种野外生火的办法。
课件展示教材P32另外三种野外生火的图片,并简介操作方法。
(5)交流。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能转化成的热能?
(6)小结:用电池和口香糖锡箔纸生火是电能转化成热能;用太阳光和水气球生火是太阳能转化成热能;高锰酸钾与白糖混合,用木棍碾压取火,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7)应用:课件展示教材P33上方的两幅图,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8)举例:列举现实中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换的例子,描述能量是怎样转换的。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4. 人体内的能量转换
(1)阅读“食物与能量”
(2)说一说你的感受。
(3)课后任务:对照学生活动手册中的食物热量对照表,为自己设计一周的“能量食谱”。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