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 3.1 能量家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 3.1 能量家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09: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能量
第一课 能量家族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高处的物体、压缩的弹簧和压缩的空气具有的“蓄势待发”的能量,称为势能。行驶的汽车、飞行的子弹具有的“运动”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风能、潮汐能、水能都是机械能。
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知道声、光、电、热、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2.科学探究
能设计实验检验压缩的弹簧、压缩的空气储存了能量。
能按能量形式对生活中的相关物品分类。
分析厨房中的现象,能辨识哪些对象在工作,是什么能量使它们工作起来的。
3.科学态度、STSE
主动探究势能的存在,积极了解能量家族,乐于合作与分享。
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意识到“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石头、弹簧、两辆小车、弹簧、细线、剪子、注射器、红墨水、橡皮帽、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并揭示课题:能量,我们常常看不见,却能感知到它。今天我们比较全面地进入有关能量的学习。
(2)复习了解动能。在四年级,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请看这两幅图(课件展示教材P26上方两幅图),说一说,图中表现了谁具有能量?
a. 流动的水能推动水车,具有能量。
b. 高速行驶的汽车能撞倒护栏,具有能量。
(二)新课学习
1. “蓄势待发”的能量
(1)提出问题。举到高处的石头、压缩的弹簧和压缩的空气,都储存了能量吗?
(2)交流,形成猜想。高处的石头释放后能砸坏塑料泡沫,说明它具有能量。推测压缩的弹簧和压缩的空气也储存了能量。
(3)介绍器材。两辆小车、弹簧、细线、剪子、注射器、红墨水、橡皮帽。
(4)讨论,利用已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5)交流并给出教材示例,各组完善实验方案。
(6)动手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7)实验后的交流:根据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小结:高处的石头、压缩的弹簧和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9)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具有这种“蓄势待发”的能量?
(10)举例:课件展示教材P27下方的三幅图,并介绍。
a.打桩机将重锤升到高处,可以大力打桩。
b.收缩的发条储存了能量,可以使钟表内的齿轮和表针转动。
c.玩具唧筒中压缩的空气储存的能量,会让“子弹”从筒中射出。
(11)小结:高处的物体、压缩的弹簧和压缩的空气具有的“蓄势待发”的能量,称为势能。行驶的汽车、飞行的子弹具有的“运动”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风能、潮汐能、水能都是机械能。
2. 各种各样的能量
(1)介绍几种能量形式。
课件展示教材P28的四幅图,并介绍:
a.熔炉里的铁水,既发光又发热,具有光能和热能。
b.燃料、食物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里储存着化学能。
c.输电线输送了电能,使列车高速行驶。
d.受过训练的高音歌手,可以用声音将玻璃杯震碎,声音具有声能。
(2)按能量形式对生活中的相关物品分类。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上图中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分类并填入学生活动手册中。
(3)小结:能量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任何东西如果有移动、变化、发光、发热、发声的现象,就有某种能量在起作用。
(4)应用:分析厨房中的现象,说一说哪些对象在工作,是什么能量使它们工作起来的?将结果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5)思考:想一想,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能相互转换吗?
(6)拓展:介绍焦耳的实验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用实验证明了动能和热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他把一个叶轮放置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叶轮旋转时与水摩擦使得水的温度升高,于是动能转化为热能,而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测量水的温度变化算出。
使1千克水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需要约4200焦耳的热量。
1焦耳(简称焦)能量,可以将102克的物体举高1米。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