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浩瀚宇宙
第一课 地月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2.科学探究
能针对“月球围绕地球转‘不离不弃’”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能做模拟实验体验并就原因作出猜想。
搜集、阅读科学家牛顿的相关研究资料,寻找证据并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3.科学态度、STSE
对地球与月球的相互关系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愿意综合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绳子、小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大声朗读:漫漫星空,辽阔广袤,茫茫宇宙,星系浩渺。好奇之心,人人皆有,天地之间,探索奥妙。
(2)复习: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地球和月球》,请问:地球的卫星是哪个天体?
(3)揭示课题,同时揭示概念:“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二)新课学习
1. “不离不弃”的月球
(1)讨论: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月球紧跟地球“不离不弃”?
(2)提示:月球为什么不像流星一样坠落下来?月球没有逃离,是因为有什么力量抓住了它吗?
(3)通过模拟实验对月球“不离不弃”的原因作出猜想。
a.教师演示:用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小球上,将小球按教材P40所示做圆周运动。
b.分组实验。
c.交流。月球的公转运动也是这样吧?牵引月球的“绳子”是什么?手上是否感受到了拉力?如果撤销这个拉力(松开绳子),小球会怎样运动?
d.根据实验现象,将情况及猜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班级交流。说一说你的猜想,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2. 牛顿的苹果
(1)整体阅读科技史,分析内在的关联
a.牛顿的思考1: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而不飞入天空?
牛顿的猜想1:可能是地球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拉力。
b.牛顿的思考2:是什么力量使得月球总绕地球转?
牛顿的猜想2:拉住月球使它不能逃离地球的力,和拉住物体使它落向地面的力,也许是同一种力。
c.小结: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将牵引月球做旋转运动所需的力和地表的重力做比较,发现了天地间共同的自然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2)用牛顿的研究成果解释自己的模拟实验
a.牵引小球(“月球”)的“细绳”所模拟的是什么?
b.松开“细绳”,小球怎么落地了?
(3)了解关于“不离不弃”的回应
介绍:月球并不是与我们不离不弃。实际上,月球在长久的历史中一直在离地球远去,经过精密科学测量,已经实测出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