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本课知识要点和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知识要点】
必背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7世纪末一18世纪初。
2.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工商业的
发展极其缓慢;17世纪以后,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3.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措施:
(1)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3)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社会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性质:沙皇领导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改革。
.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必背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
2.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惨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4.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
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
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7.局限性:具有掠夺性,农奴出钱赎买土地,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并不彻
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巧记:一八六一行改革,推动发展新气象;解放农奴换职业,花钱赎买一块
地;维护地主出发点,资本主义得发展;封建残余仍存在,俄国历史转折点)
必记图片
名称:彼得一世(1672—1725)贡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名称: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相关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意义: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宿迁中考18.)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政府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材料主要表明俄国( )
A.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2.(2022山西中考.)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3.(2022泰安中考10.)下列措施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是( )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A. 彼得一世改革 B. 明治维新 C. 戊戌变法 D. 1861年农奴制改革
4.(2022盘锦中考19.)“这场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俄国在保留了许多农奴制残余的情况下正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场革”的领导者是( )
A. 查理一世 B. 亚历山大二世 C. 詹姆士一世 D. 彼得一世
5.(2022扬州中考15.) 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
A. 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 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 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 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6.(2022怀化中考15.)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些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这段材料可以分析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 资金问题 B. 劳动力问题 C. 技术问题 D. 市场问题
7.(2022海南中考16.)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B. 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
C.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 D. 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8.(2022百色中考13 .)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该法令的实施( )
A. 彻底改变农奴政治地位 B. 完全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D.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2022广东中考 25.)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 积极向西方学习 B. 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 决心废除农奴制 D. 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10.(2021阜新市1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是 ( )
A. 伊凡四世 B. 彼得一世 C. 叶卡捷琳娜二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11.(2021攀枝花13.)一位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2.(2021南充市.)“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3.(2021湘西州12.) 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意义是( )
A.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废除了农奴制
C. 实现工业化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4.(2021凉山州9.)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8年发动倒幕运动 D.俄国夺得波罗的海
15.(2021菏泽市17.)彼得-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 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 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6.(2021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10.)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 推行地税改革 B.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 废除农奴制 D. 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17.(2021长沙市9.)一般来说,政治变革包括以获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革命与以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政治改革两部分。下列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改革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2021宿迁市18.)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 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9.(2021恩施州12.)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 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 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0.(2021安顺市1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彼得一世执政时期颁布了--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B.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1.(2021广东24.)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22.(2021北京中考15.)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变革,例如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日本明治维新。同一时期类似的历史事件还有( )
A. 法国大革命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俄国十月革命 D.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3.(2020张家界23.)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占很大比重,他们饱受虐待,被随意买卖,不堪忍受的农奴发动了一千多次起义: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败于土耳其。面对严重的内外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A.实行罗斯福新政 B.实行苏俄新经济政策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实行明治维新
24.(2020常州12.)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当时在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地主把“真正的解放”藏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该法令规定( )
A.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 推行地税改革
C. 农奴高价赎买份地 D. 鼓励西部耕种
25.(2020海南16.)下图摘录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C )
A. 建立起沙皇专制统治 B. 废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
C.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D.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6.(2020潍坊20.)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 )
A.建立中央集权 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兴办手工工场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27.(2020临沂中考22.)“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得堡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B.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C.彼得一世的正确战略战术 D.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服务
28.(2020滨州19.)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农民骚动在1859 年为90 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176次。为解决这一-社会危机,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 )
A.废除君主制法令 B.废除黑人奴隶制法令
C.废除农奴制法令 D.废除土地私有制法令
29.(2020甘孜州28.)由于国情不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日本、美国
30.(2020自贡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图示,下图①处应填的正确史实是(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生活方式西化 C.推行文化教育 D.向西方学习
二.非选择题
1.(2022河池中考17.)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州权至上”论的致命打击,体现了这一时期遍及西方的民族主义潮流: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 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概括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到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少答出两点)
2.(2022南充中考22.) 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
——《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2)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哪些?为解决这些问题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大崩溃》
(3)材料三中“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3.(2022达州中考17.) 农业乃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经历。实现农业转型、农村进步、农民富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2)材料二选自于美国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的法律文献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法律文献的名称。
材料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非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图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时期?依据图二分析该法令实施后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变化?图三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依据图四简析这一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请写出你的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本课知识要点和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知识要点】
必背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7世纪末一18世纪初。
2.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工商业的
发展极其缓慢;17世纪以后,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3.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措施:
(1)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3)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社会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性质:沙皇领导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改革。
.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必背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
2.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惨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4.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
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
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7.局限性:具有掠夺性,农奴出钱赎买土地,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并不彻
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巧记:一八六一行改革,推动发展新气象;解放农奴换职业,花钱赎买一块
地;维护地主出发点,资本主义得发展;封建残余仍存在,俄国历史转折点)
必记图片
名称:彼得一世(1672—1725)贡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名称: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相关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意义: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宿迁中考18.)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政府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材料主要表明俄国( B )
A.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2.(2022山西中考.)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D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3.(2022泰安中考10.)下列措施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是( A )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A. 彼得一世改革 B. 明治维新 C. 戊戌变法 D. 1861年农奴制改革
4.(2022盘锦中考19.)“这场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俄国在保留了许多农奴制残余的情况下正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场革”的领导者是( B )
A. 查理一世 B. 亚历山大二世 C. 詹姆士一世 D. 彼得一世
5.(2022扬州中考15.) 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C )
A. 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 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 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 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6.(2022怀化中考15.)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些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这段材料可以分析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B )
A. 资金问题 B. 劳动力问题 C. 技术问题 D. 市场问题
7.(2022海南中考16.)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
A. 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B. 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
C.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 D. 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8.(2022百色中考13 .)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该法令的实施( D )
A. 彻底改变农奴政治地位 B. 完全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D.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2022广东中考 25.)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A )
A. 积极向西方学习 B. 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 决心废除农奴制 D. 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10.(2021阜新市1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是 ( D )
A. 伊凡四世 B. 彼得一世 C. 叶卡捷琳娜二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11.(2021攀枝花13.)一位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B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2.(2021南充市.)“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A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3.(2021湘西州12.) 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的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意义是( A )
A.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废除了农奴制
C. 实现工业化 D.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4.(2021凉山州9.)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 A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8年发动倒幕运动 D.俄国夺得波罗的海
15.(2021菏泽市17.)彼得-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
A. 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 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 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6.(2021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10.)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B)
A. 推行地税改革 B.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 废除农奴制 D. 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17.(2021长沙市9.)一般来说,政治变革包括以获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革命与以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政治改革两部分。下列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改革的是(D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2021宿迁市18.)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A )
A. 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9.(2021恩施州12.)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D )
A.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 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 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0.(2021安顺市1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B )
A. 彼得一世执政时期颁布了--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B.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1.(2021广东24.)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A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22.(2021北京中考15.)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变革,例如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日本明治维新。同一时期类似的历史事件还有( B )
A. 法国大革命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俄国十月革命 D.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3.(2020张家界23.)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占很大比重,他们饱受虐待,被随意买卖,不堪忍受的农奴发动了一千多次起义: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败于土耳其。面对严重的内外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C )
A.实行罗斯福新政 B.实行苏俄新经济政策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实行明治维新
24.(2020常州12.)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当时在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地主把“真正的解放”藏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该法令规定( C )
A.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 推行地税改革
C. 农奴高价赎买份地 D. 鼓励西部耕种
25.(2020海南16.)下图摘录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C )
A. 建立起沙皇专制统治 B. 废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
C.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D.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6.(2020潍坊20.)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 D )
A.建立中央集权 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兴办手工工场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27.(2020临沂中考22.)“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将圣彼得堡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圣彼得堡是彼得一世通过北方战争从瑞典夺取的。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A )
A.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 B.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C.彼得一世的正确战略战术 D.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服务
28.(2020滨州19.)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农民骚动在1859 年为90 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176次。为解决这一-社会危机,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 C )
A.废除君主制法令 B.废除黑人奴隶制法令
C.废除农奴制法令 D.废除土地私有制法令
29.(2020甘孜州28.)由于国情不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C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日本、美国
30.(2020自贡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图示,下图①处应填的正确史实是( A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生活方式西化 C.推行文化教育 D.向西方学习
二.非选择题
1.(2022河池中考17.)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州权至上”论的致命打击,体现了这一时期遍及西方的民族主义潮流: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 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概括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到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彼得一世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 3)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反法西斯同盟到对抗或反法西斯同盟到两极格局)。原因: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等。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坚持科教兴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等。
2.(2022南充中考22.) 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
——《旧制度与大革命》
(1)材料一中“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2)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哪些?为解决这些问题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大崩溃》
(3)材料三中“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案】(1)革命:法国大革命
意义: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2)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狭窄。(其他如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影响市场给4分;学生答农奴制度的存在,给2分;全部照抄材料则不给分)
措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
作用: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手段: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
效果: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2022达州中考17.) 农业乃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经历。实现农业转型、农村进步、农民富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2)材料二选自于美国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的法律文献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法律文献的名称。
材料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非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图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时期?依据图二分析该法令实施后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变化?图三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依据图四简析这一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请写出你的感悟。
【答案】(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宅地法》
(3)解放战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意义: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袁隆平;
(5)感悟: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从农村生产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