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冷战 学案(考点精讲+中考真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冷战 学案(考点精讲+中考真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11:34: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16课冷战(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本课知识要点和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知识要点】
必背知识点一:冷战的发生
1.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苏势均力敌。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4.发展: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必背知识点二:德国的分裂
1.“柏林危机”: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苏联切断交通、停止供给,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2.德国走向分裂历程:
(1)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苏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必背知识点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2.华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巧记:战后美国最强大,称霸世界有野心;冷战开始杜鲁门,欧洲复兴马歇尔;一九四九建北约,一九五五建华约;战后美苏搞冷战,两极格局太动荡)
必记图片
名称:柏林墙
解说:见证美苏冷战对峙的标志性建筑。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
名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辨识:布鲁塞尔、华沙、苏联
反映内容: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张家界中考24.) 某军事组织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该组织一经成立,即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该组织是( C )
A. 三国同盟 B. 三国协约 C. 北约组织 D. 华约组织
2.(2022襄阳中考14.)下列体现两极格局的史实是( C )
A. 《九国公约》的签订 B. 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2022成都中考22.)表反映出( C )
A.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C. 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 D. 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4.(2022常德中考16.)世界政治格局由一战前的欧洲中心格局逐渐演变为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其主要原因是(C )
A. 国家利益的冲突 B.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2022云南省中考24.) “柏林危机”爆发后,苏联只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留下空中通道。美英立即采取反封锁措施,但没有使用武力。最后,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危机。材料体现出冷战的特点是( D )
A.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发动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唯一途径
C.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D. 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的与竞争状态
6.(2022建设兵团中考15.) 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这导致( C )
A. 美苏冷战开始 B.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C. 两极格局形成 D.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7.(2022泸州中考12.)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这( C )
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B.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C. 反映了美苏冷战加剧 D.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8.(2022泰安中考15.)《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中提到:“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 C )
A. 推行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 成立华约组织
9.(2022临沂中考24.)下图所示著作中的“计划”( B )
A. 援助欧洲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B. 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C. 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 是美国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0.(2022赤峰中考18.) 20世纪40年代末某文件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此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 C )
A. “三国协约”成员国 B. “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11.(2022盘锦中考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开始于( C )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12.(2022扬州中考19.) 二战后,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 D )
A. 复苏欧洲经济 B. 促进国际贸易. C. 军事对抗苏联 D. 遏制共产主义
13.(2022泰州中考23.)“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强合作。”下列历史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
A.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14.(2022江西中考20.) 漫画反映了( A )
A. 德国分裂 B. 欧洲联合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15.(2022衡阳中考19.)某初三班进行历史专题学习,列出了如图的专题学习大纲内容,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名称( A )
专题学习大纲主题:内容: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北约组织成立④华约组织成立
A. 冷战 B. 第三世界崛起 C. 国际工人运动 D.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16.(2022郴州中考17.)《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发文称“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全球挑战……”21世纪仍然搞集团对抗的组织是( A )
A. 北约 B. 三国协约 C. 联合国 D. 世界贸易组织
17.(2022齐齐哈尔中考25.)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C.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再存在
D.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8.(2022黔东南州中考 12.)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D )
A. 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19.(2022百色中考15 .)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竟争状态。其开始的标志是( A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0.(2022广东中考28 .)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 D )
A. “欧共体”建立 B.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 两极格局已结束 D. 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21.(2022福建中考27 .)李老师组织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表)。据此可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D )
资料类型 名称
漫画 《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论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美苏冷战对峙
22.(2021雅安市20.)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B )
A.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3.(2021绍兴市10.)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他说的这个“胡桃”事实上就是( B )
A.西欧国家的联合 B.冷战政策的推行
C.多极格局的出现 D.殖民体系的瓦解
24.(2021攀枝花27.)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D )
A.控制西欧 B.遏制苏联 C.扼杀中国 D.称霸世界
25.(2021镇江市23.)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D )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26.(2021达州市2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D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德国的分裂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7.(2021烟台市24.)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B )
A.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 社会制度的差异
C. 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 全面冷战的开始
28.(2021聊城市25.)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B )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七十七国集团 D. 独立国家联合体
29.(2021菏泽市19.)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D )
A. 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 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C.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 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
30.(2021包头、巴彦淖尔市9.)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B )
A.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 冷战格局的演变.
C.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2022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17.)【学有所思】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事关中国的外交大局。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
材料一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并日趋紧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
——摘自环球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摩萨”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全面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台湾;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约”的建立
(2)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2.(2022白银中考 11.)20世纪的西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螫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3)原因: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3.(2021苏州市30.)(7分)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答案】(1)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
版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
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16课冷战(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本课知识要点和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知识要点】
必背知识点一:冷战的发生
1.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苏势均力敌。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4.发展: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必背知识点二:德国的分裂
1.“柏林危机”: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苏联切断交通、停止供给,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2.德国走向分裂历程:
(1)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苏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必背知识点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2.华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巧记:战后美国最强大,称霸世界有野心;冷战开始杜鲁门,欧洲复兴马歇尔;一九四九建北约,一九五五建华约;战后美苏搞冷战,两极格局太动荡)
必记图片
名称:柏林墙
解说:见证美苏冷战对峙的标志性建筑。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
名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辨识:布鲁塞尔、华沙、苏联
反映内容: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张家界中考24.) 某军事组织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该组织一经成立,即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该组织是( )
A. 三国同盟 B. 三国协约 C. 北约组织 D. 华约组织
2.(2022襄阳中考14.)下列体现两极格局的史实是( )
A. 《九国公约》的签订 B. 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2022成都中考22.)表反映出( )
A.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C. 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 D. 美苏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4.(2022常德中考16.)世界政治格局由一战前的欧洲中心格局逐渐演变为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其主要原因是( )
A. 国家利益的冲突 B.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2022云南省中考24.) “柏林危机”爆发后,苏联只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留下空中通道。美英立即采取反封锁措施,但没有使用武力。最后,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危机。材料体现出冷战的特点是( )
A.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发动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唯一途径
C. 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D. 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的与竞争状态
6.(2022建设兵团中考15.) 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这导致( )
A. 美苏冷战开始 B.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C. 两极格局形成 D.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7.(2022泸州中考12.)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这( )
A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B.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
C. 反映了美苏冷战加剧 D.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8.(2022泰安中考15.)《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中提到:“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 )
A. 推行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 成立华约组织
9.(2022临沂中考24.)下图所示著作中的“计划”( )
A. 援助欧洲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B. 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C. 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 是美国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0.(2022赤峰中考18.) 20世纪40年代末某文件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此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 )
A. “三国协约”成员国 B. “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11.(2022盘锦中考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开始于( )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12.(2022扬州中考19.) 二战后,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 )
A. 复苏欧洲经济 B. 促进国际贸易. C. 军事对抗苏联 D. 遏制共产主义
13.(2022泰州中考23.)“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强合作。”下列历史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14.(2022江西中考20.) 漫画反映了( )
A. 德国分裂 B. 欧洲联合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15.(2022衡阳中考19.)某初三班进行历史专题学习,列出了如图的专题学习大纲内容,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名称( )
专题学习大纲主题:内容: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北约组织成立④华约组织成立
A. 冷战 B. 第三世界崛起 C. 国际工人运动 D.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16.(2022郴州中考17.)《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发文称“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全球挑战……”21世纪仍然搞集团对抗的组织是( )
A. 北约 B. 三国协约 C. 联合国 D. 世界贸易组织
17.(2022齐齐哈尔中考25.)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C.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再存在
D.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8.(2022黔东南州中考 12.)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19.(2022百色中考15 .)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竟争状态。其开始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0.(2022广东中考28 .)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 )
A. “欧共体”建立 B.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 两极格局已结束 D. 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21.(2022福建中考27 .)李老师组织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表)。据此可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漫画 《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论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美苏冷战对峙
22.(2021雅安市20.)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3.(2021绍兴市10.)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他说的这个“胡桃”事实上就是( )
A.西欧国家的联合 B.冷战政策的推行
C.多极格局的出现 D.殖民体系的瓦解
24.(2021攀枝花27.)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控制西欧 B.遏制苏联 C.扼杀中国 D.称霸世界
25.(2021镇江市23.)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26.(2021达州市2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德国的分裂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7.(2021烟台市24.)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 社会制度的差异
C. 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 全面冷战的开始
28.(2021聊城市25.)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七十七国集团 D. 独立国家联合体
29.(2021菏泽市19.)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
A. 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 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C.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 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
30.(2021包头、巴彦淖尔市9.)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 冷战格局的演变.
C.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2022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17.)【学有所思】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事关中国的外交大局。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
材料一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它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并日趋紧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
——摘自环球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摩萨”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全面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2022白银中考 11.)20世纪的西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螫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3.(2021苏州市30.)(7分)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