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23: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铁杵成针》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的第二则,是 一篇关于李白传说的文言文。讲的是李白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 了,路过磨针溪,看到老婆婆铁棍磨针,受到启发,回去完成学业的故事, 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羯示了只有坚持不懈 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
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和
人物形象。复习查注释、扩词法等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进一步学习运 用文言文“三步法"自主合作学习文言文。
掌握围绕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想象补白的方法,学习
文言文。
掌握在文言文中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
“热爱读书“的一个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一一铁杵成 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理解题目:
你们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知道的?
(四)了解李白:
课文是写谁的故事? 了解他吗?
师过渡:这么了不起的大诗人,小时候竟然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 学。快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本节课直切主题,简单谈话后,从 理解题目和了解主人公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一) 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 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预习单中出现的词语,你们会读吗?指名读
理解重点词语:
“媪":是什么意思?
还记得这个字在哪里出现过吗?
师小结:同学们利用已知的知识,又一次巩固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还卒业:这个词指名读一读。读得很准确。注意这个字在这里读一一hu
an,当什么讲?你们知道还卒业的意思吗?
(三) 指导书写:
卒是本课的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伸出手,跟着老师写一写。遗 师范写)
请同学们在《导学卡》上写两个。
(四) 检查朗读:
生字词语都会,那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3名)
(五) 理清课文内容:
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果。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你们看,古代人写文章,跟我们现代文一样,也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这也正是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进入四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导读卡》,提前扫除生字词的障碍,在预习和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 章的结构,能够大大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出本单元语文 素养的要求,有利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中。】
三、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一)复习方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的时候,是 怎样运用“三步法"学习文言文的呢?
师: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方法,按照这个步骤,小组合作再来学习《铁 杵成针》这个故事,看看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课件出示小组 合作要求)
(二) 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三) 小组交流:
1 .第一组交流“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预设师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指导朗读:师:要读好文言文,有两个小窍门,一是速度要慢,二是要 有停顿。(出示有断句的全文)
全班配乐朗读。
师小结: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 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第二组交流:“运用方法,读懂句意"。
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句的两个地点:
这句话出现了两个地点,哪个地点是主要的呢?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师:弃,是放弃的意思。弃去呢?你怎么知道的?
理解“弃去",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司马光》)
师:想象一下,李白当时为什么想放弃学业呢?
师小结:看来儿时的李白和我们一样顽皮,有各种想要逃学的理由。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是",这个词在古文中有好几种解释,在这里是当“这''的意思。“是 溪''什么意思?在古文中,这样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是日"一一(这 一天)“是人"一一(这个人)“是年"一一(这一年)
师小结:真了不起,“是”在古文中经常表示“这”的意思。看来古文 中有的词的意思跟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引起我加的注意。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按照书中的语序来理解,就是一一(感动她 的意志)这样翻译对吗?
师小结:所以,古文表达的语序跟我们现代文的语序有时候不太一样,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调整。
指名翻译全文。
3.第三小组汇报交流“体会情感,悟出品质。"
课文是怎样来体现人物品质的呢?
对比的写法:
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师小结:贪玩、逃学的李白是因为看到了老婆婆坚持不懈地磨铁棒,深 受启发,及时悔改,回去刻苦读书,完成了学业。(板书:及时悔改而刻苦 读书)
想象补白:
师过渡: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经常会省略一些内容。同学们再读一 读,想象一下,文中还省去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围绕李白和老婆婆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来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给简短、精炼的文言文补充了这么多的内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 容,更好地体会人物品质。这就叫“想象补白法",也是现代人学习文言文 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想象补白)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借学生学习《囊萤夜读》的经验 和已知方法,本节课放手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交 流,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运用想象补 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文章,便能事半功倍,这也是本节课要传授的新方法,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大胆想象,对人物品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四、古文运用,人物对比
(-)古文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想象补白法,对文章进行了补充,我们试一试,能 不能把他们的对话也变成古文。
引导学生交流。
指名读一读自己变成的小古文。
师引读:老婆婆简单的几句话,在李白心中激起了波澜。后来,李白读 书变得非常刻苦。
当玩伴呼之一一
当夜深困乏时——
当暑热难耐时一一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能读通古文,理解古文,体悟古文,今天还
学了运用古文,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二)人物对比:
师:同学们,学完了《铁杵成针》,我们来再回忆一下《囊萤夜读》,这 两则文言文都是讲古人读书学习的故事。那车胤和李白两个人有什么相同 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之处:刻苦学习、都获得了成就。
车胤朝廷重臣六部尚书,李白成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不同之处:车胤家境贫寒、主动勤学
李白贪玩受到启发转变为刻苦、坚持
师:通过这两则小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小结:看来大家学了这两则文言文,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是啊,无论 是车胤的勤学、还是李白的转变,只要贵在坚持,都会有所成功。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不仅会读、会解,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对四 年级的学生来说,只对简单的小古文有接触了,还没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 因此,先从比较简单的几句话开始,既遵循了学习规律,又达到了学以致 用的目的。另外,通过对两则文言文异同的对比,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前面 的内容,而且对两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从中获得启示。】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像这样吿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 再看一篇《凿壁偷光》这个小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自
己试试能不能读懂?
(一) 指名读通全文。
师:读得不错,能根据节奏线,读出了停顿。
(二) 指名读懂全文,理解全文。
师评价:你运用了学过的方法来理解了这则文言文,真了不起。
(三) 体会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凿壁偷光》,再次巩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使 得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更加深刻。这样的拓展,将单元人文主题的领悟 很自然地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方法的习得等融为一体,充分挖掘了文本的 多元学习价值。]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凿壁偷光》,再次巩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使 得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更加深刻。这样的拓展,将单元人文主题的领悟 很自然地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方法的习得等融为一体,充分挖掘了文本的 多元学习价值。】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师过渡: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 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还 有许多。比如一一(课件)悬梁刺股、程门立雪、手不释卷等等。
同学们,这些成语故事都是来自古代,那为什么能一直流传至今呢?
师小结:古人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需要我们传承的,这些文言文, 这些成语故事都是在传达给我们一种意志、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设计意图: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 一个题目也恰恰跟本节课的内容相吻合,让其融合在一起呈现,也是单元 组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传承作用,进而 升华了主题。】
七、布置作业
将《铁杵成针》这个小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读一个跟古人学习有关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