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3 12: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威尼斯小艇
教学目标:
认识“尼、艄”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2 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1个词语。
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的表达效果。
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二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了解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 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 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导入
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从课文出发 走向世界各地,体会作者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那这节课先让我们 跟随马克.吐温,一同走进威尼斯这座古老的水上城市。一同来欣赏一下这威尼 斯的小艇吧。
介绍作者
同学们谈到作家马克吐温,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马克吐温的文笔素来以犀利著称,然而当他走进威尼斯,他的笔尖流 淌的是碧水般的温柔。那是什么,温柔了他的笔尖呢?
图文了解威尼斯。
让我们一同走进威尼斯这座城市,来一探究竟吧。
小结:图文结合的资料卡,数据化的表达方式,都让我们更加细致的了解 了威尼斯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威尼斯,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呀。 借助资料,我们走进了作者,了解了威尼斯这座城市。
二、 检查预习
1 .字词朗读
那同学们课前的预习你们完成的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这些词 语,请你做到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多音字“哗”的讲解
同学们,哗笑一词刚刚你读准吗?哗,是一个多音字,形容人声嘈杂时, 读作二声哗,我们可以组词为喧哗,哗笑;而在形容震动、水流等声音时,我 们读作一声哗,组词可以是哗哗响。哪位同学来给这两个字加上注音?这样聚 义定音的方法你们掌握吗?
生字讲解。
本节课中还有一个生字,老师想格外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字就是祷告的祷 字了。那平时同学们经常把这个字写错,容易把他的示字旁写成衣字旁,这节 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研究这个字。你们看祷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一个示字, 表示的是神明、祖先的意思,右面是一个寿字,表示长寿。这个字啊,就是希 望神灵保佑自己长寿。
小结:怎么样,了解了这字义,是不是这个字就不容易写错呢?同学们研 究字理呀,不但会帮助我们掌握识字写字的规律,同时还能让我们体会出这汉 字背后的博大精深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练写2遍吧。
再读词语,初步了解。
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你们看这组词语就让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 解。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之中,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 想这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同学们,课文就是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出了 小艇的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威尼斯人的生活几方面的内容。同学 们,这小艇对于威尼斯这座城市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啊。
四、再读课文,精读赏析
(一)体会小艇的特点,感受动静结合
那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齐读),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威尼 斯的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思考一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吧。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批注,想一想,为什么威尼斯的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你看,这几位同学能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 文,感受这小艇的特点。
读出美感,感受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再读一遍:一一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彳亍 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你看,此时一轮新月挂于天边,河面上停着几艘小艇,这样安静的画面,为着 威尼斯增添了几分静态美呀。
师:同学们,田沟里的水蛇你见过吗?你看这水蛇仿佛穿梭在复杂狭长的 田沟之中,他是那样的轻快灵活,而这威尼斯的小艇啊,也仿佛这水蛇一样穿 梭在狭长的威尼斯水道之中。
强调标点,感受动静之美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分号值得大家注意他。通过这样的标点符号,更好的表 达了文章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你看静时像新月,动时似水蛇,这小艇一 静一动的特点,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对比句子,体会语言美。
提问:同学们,同样都是在描写小艇的特点,我们来看看这两段话,你有 什么感受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位同学体会出了作者语言的丰富性,马克吐温不愧为 文学大师啊,他的语言增之一分则嫌多,减之一分则嫌少。
读出美感,感受小艇特点。
那就让我们读出这小艇的特点吧。读出他的一静一动,这是一艘狭长简约 的小艇一一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它停 靠在河面上一一这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它穿梭在河 道中一一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生互动朗读一一这动静相宜的小艇,这动静皆美的小艇,真让人陶醉呀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 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样的小 艇多么有特点呀。
观看视频,领略威尼斯风光。
那就让我们坐着这小艇,一同欣赏一下威尼斯城市的风光,领略这一番说 不完的情趣吧。
(二)体会船夫驾驶技术高超,感受动静之美
提出问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呢?它又为 这城市增添了怎样的美呢?
师:我们了解了这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欣赏了威尼斯城市旖旎的风光,让 我们继续来探究,为什么这威尼斯的小艇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呢?它又为这 城市增添了怎样的美呢?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分享吧。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你们看,这几位同学借助关键词语,就让我们感 受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同时,通过他们的分析,我们还发现这个段落 是总分结构。同学们,正是因为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船夫才 会天长日久地驾驶着威尼斯的小艇,为此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啊。这自信满 满的船夫,这高超的驾驶技术,同时也为这威尼斯增添了一番独特的风景啊。
讲解“挤”,读出美感,体会动静之美
师:你们看,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的挤过去,通过这一个挤字, 你有什么更加深入的理解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你们看这马克吐温的语言多么值得我们推敲啊。一 个“挤”字既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小艇静时的安逸,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小艇动 时的灵活。怎么样,这一静一动是不是写的很巧妙呢?正是因为这小艇静时一一 船头和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正是因为这小艇动时一一行动轻快 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你看这一静一动的小艇,你看这船夫高超的驾驶技 术,不就为这威尼斯整个城市增添了无限的美感吗?那同学们让我们继续来分
交流“情趣”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些情趣源于这小艇的特点,源于船夫的驾驶技术高 超。我们看这小艇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指导朗读,读出动态美
师:这灵动小艇的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不就为这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情趣 嘛。那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同坐在这小艇之中,也来感受一番这船夫高超 的驾驶技术吧,同时让我们读出这威尼斯的动态美一一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三)体会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交流体会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提问:同学们,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呀,写了威尼斯人的生活,他们和 这小艇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他们也能证明这威尼斯的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吗 你们有什么想法儿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你们看,这样的表格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小 艇的重要作用。看来,无论是商人、妇女、老人还是孩子,他们谁的出行都离 不开。这小艇啊,文章的最后写到了半夜,小艇从簇拥散开到消失停泊,人们 从拥华笑到告别沉寂,这城市的人也由动到静。这个城市也沉沉的入睡了,可 见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 小艇的重要作用啊。
指导朗读,感受小艇的重要作用,体会动静结合。
师:正所谓是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呀,同学们,正因为这,威尼斯的 水城才有了这独特的小艇,因为有了这一艘独特的小艇,才有了威尼斯人别样 的生活。正因为威尼斯人依赖小艇,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才酿就了这威尼斯 城独特的风景。
可见这人,这城,这艇,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画面,这独特的风景酝酿了独 特的风情啊。你们看,阳光下,几艘小艇串联出如画的风景,他们承载着人们 的欢声笑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穿梭于城市之中。
半夜,戏院散场了,你瞧你听 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
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 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此时的威尼斯仿佛是笼罩着轻纱似的梦一一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 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 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 睡了。
夜深了,人入梦,船靠岸。此时,这威尼斯的小艇在人们的睡梦中摇曳一一 船头和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第二天早上,红日初升,人醒了,艇动了,这威尼斯的小艇依旧穿梭在人 们的生活之中一一船头和船梢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小结:你看,这小艇一静一动的特点是多么的美呀。
五、比较阅读,感受表达的相似之处。
亲爱的同学们,威尼斯的小艇动是一首歌,一支舞,静是一幅画,一首诗, 这威尼斯城同样也吸引来了众多人的目光。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边读边根据老师给你的表格,思考这三位作家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你们看,阅读这三篇文章,不但让我们欣赏到了威 尼斯的风光,仿佛我们也寻得了一条创作之路。这有序地表达,动静结合的描 写,赋予独特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真耐人寻味呀,我们说,读一篇文章, 读的是内容,读着一组文章,一类文章,我们读出的是内涵呀,同学们,威尼 斯的小艇一课写于1880年,距今已经140多年了。老师小的时候学过这篇文章, 现在你们仍旧在学。我想,正是因为马克吐温的文笔流露出了无限的情趣呀。
六、推荐阅读
所以本节课的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儿书,一本儿是马克吐温的百万 英镑,一本儿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把阅读链接的文章找来 再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咱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