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独具慧眼:
我们平时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
大
树
青
下
的
小
学
调查讨论:
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我们班的同学都来自哪些民族的?
汉族
回族
满族
我们班来自汉族的人居多
知识链接
少
数
民
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汉民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汉
族
服饰特点:
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族
傣
服饰特点:
妇女传统服饰为窄袖或无袖短衣和简裙。
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面穿长管裤,还会用布包头
景
颇
族
服饰特点:
妇女传统服饰上是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饰有银泡、银牌和银穗,下是用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毛质简裙,头饰为羊毛织成的包头,小腿包裹与简裙质地色泽相同的裹腿。
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阿
昌
族
服饰特点:
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简裙,也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还戴包头,头巾上饰花。
男子穿对襟短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戴黑色或白色包头。
德
昂
族
服饰特点:
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纽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初读课文
大声朗读课文,标清段落,标注出不认识的生字。
文
字
宝
库
我会读
坪坝 汉族 鲜艳 朗读
扮演 飞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傣族 边疆 景颇族
bà
hàn
yàn
dú
bàn
yáng
shuāi jiāo
fèng
jié
dǎi
jiāng
pō
我会写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静
停
孔
雀
粗
多音字
好
hǎo
打
晃
hào
(美好)
(好奇)
huǎng
hàng
(晃眼)
(摇晃)
dǎ
dá
(打扮)
(一打)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第一段,小组讨论:
文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注出来;并和我们所在的学校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从……从……从……”:排比句式,突出了早晨上学路上美丽的景色,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学的情景。
走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有……有……还有……”:排比句式,突出了这所小学汇聚了多个不同民族的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向……向……向……”:排比句式,突出了学生们上学是的开心,体现出学生们尊敬师长,懂礼貌。
“从……从……从……”“有……有……还有……”“向……向……向……”3个句式均为排比句式。
思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好处?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大青树下的小学VS我们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们的小学
上学路上
同学
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平地,路边伫立着高楼,一辆辆车在马路上穿梭
不同民族的学生汇聚在一起
汉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
阅读第2、3段,找一找:
文中上课时和下课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注出来。
第二段就一句话,为什么只有一句话呢?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这句话是一个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总用,为下文写上课时和下课时的场景做铺垫。
上
课
啦
!
大家一起朗读,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的听着。
思考:
这部分为什么要写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动物们都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衬托出上课时校园的安静。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思考:
这里也写了动物,有什么好处?
小动物们又被同学们下课玩耍的声音所吸引,都赶来看看同学们在玩什么,说明它们很羡慕同学们,从侧面衬托出学生们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
随堂小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青树下真热闹啊!大家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她们跑着、笑着,他们欢笑的声音吸引了( )( )( ),它们都来了,静静地观看着,看着这热闹的一幕。
跳孔雀舞
摔跤
做游戏
小鸟
松鼠
山狸
上课时和下课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上课时:
教室里不同民族的学生汇聚一堂齐声朗读发出好听的声音。小动物们被吸引过来安静的听着这琅琅的读书声
下课时:
丰富的娱乐活动:跳舞、摔跤、打球、做游戏,热闹欢乐的气氛再次吸引了小动物们驻足观看。
阅读第四段,思考:
本段第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这句话在整篇文章中是什么作用?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自豪,开心的语气。因为“我们”喜欢这所小学,为自己所在的这所可爱的小学学习感到骄傲与自豪。
朗读指导:你能用读出这种骄傲与自豪感吗?
中心句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思考:
结尾用景物描写做结有什么好处?
“古老的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给这所小学增添了乡村七夕和民族特色,表现出来的确是一所令人难忘的美丽的、和谐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凤尾竹
文章脉络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
(第一段)
快乐
有礼貌
学校生活
课上:书声琅琅
课下:快乐玩耍
点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可爱
各个民族
团结友爱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各民族的小学生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展示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