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 时 间 8.2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溶质和溶剂.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2)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3) 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讨论交流,理解和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形成溶液实验,初步形成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们已经学了溶液的定性组成,对溶液已有一个宏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学有关溶液的定量表示
重、难点分析 定量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肯定有些困难,需耐心指导学生真正理解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无 教法 自学讲解相接合 课时 2 课型 新授
内容安排及授课步骤 教师活动及时间 学生活动及时间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的特征是 。3、溶液由 和 两部组成。【交流讨论】溶液溶质(状态)溶剂(状态)酒精的水溶液酒精(状态)水(状态)碘酒蔗糖的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氯化氢的水溶液油脂溶解在汽油里【小结】(1)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 (2)作溶剂物质有 ……等。水是 。(3)溶液的命名规律 。[一] 称定量固体物质 1、调整天平平衡; 2、在托盘两边各放 纸; 3、在 盘放3克 ,再在 盘里慢慢4、将称好的药品放入 中。[二] 取定量的水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变换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本课知识小结]1、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你知道的更多:举几例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在使用溶液时,人们往往需要知道溶液的 和溶液中各种物质的 关系。【试一试】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稀硫酸 ;(2)、SO3的水溶液 ; (3)、 75%的医用酒精 ;(4)、盐酸 ;(5)、碘酒 ;( 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 (7)一定量的锌和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8)、油脂的汽油溶液 (写名称)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课后反思 猜测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则是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为下一步探究开发了素材,也激发学生探究欲。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