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鲁迅
拿来主义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社会现实。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关于杂文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特点: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残羹冷( )
针( )技术
心力交( )
神情憔( )
国cuì( )
礼( )往来
炙
灸
瘁
悴
粹
尚
孱头
孱弱
蹩进
憋闷
càn
chán
bié
biē
字词积累
1.什么是“拿来主义”?哪些段落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7——10段回答了这一问题
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他占有,挑选。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2.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两段内容与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大 宅 子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姨 太 太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喻体
本体
3.对待文化遗产有几种错误的态度?各有什么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昏蛋
废物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
全盘西化、全盘复古投降主义
4.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读出课文中有关的阐述,不能多读,也不能少读,要恰如其分。)
对精华部分(鱼翅)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吸收
对精华糟粕互见部分(鸦片)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批判地吸收
对旧形式(烟枪和烟灯)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
对糟粕部分(姨太太)
——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坚决抛弃
5.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做法。
第9段第1句:他占有,挑选。
或第10段第2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议论文写作目的是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文章不仅要明确地提出论点,还要进行论证即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那么,作者是怎么论证这个问题的?
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
所以D
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A闭关主义 B送去主义 C听凭送来 D自己来拿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作者是怎么否定“送去主义”的
1、为什么“别的且不说,单说学艺上的东西”?该句有什么作用
因为本文着重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集中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
严格地限制了揭露、论述的范围,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媚外丑态是用什么手法写出来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里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送古董到巴黎去展览、捧国画到欧洲去挂、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反语。
“捧”
——郑重、恭敬
“挂”
——寒伧(几张、一路)、卖力
“进步”
——“学艺”上的东西很贫乏
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举例论证
3.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这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中国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贫穷落后
类比论证
4.应怎样理解“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
反语,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
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
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
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5.“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抛给”、“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
(没有不良动机或目的)
(是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有选择地去拿。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实质
利弊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爱国
和平交往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
所以D
或闭关主义 或送去主义
或听凭送来 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要正视历史逻辑)
(有悖于交往原则)
因为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本文的论证艺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听凭送来
拿来主义
破
立
因果论证
——排外
——媚外
——倾销、侵略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破
孱头(逃避)
昏蛋(虚无)
废物(投降)
立
占有
挑选(鱼翅、鸦片、姨太太)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破立结合,正反对比
语言的特点:鲁迅的文章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
犀利: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附.课堂练习
一、字词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自诩、吝啬、国粹、残羹冷炙
2.根据拼音写汉字:bié进、脑su 、càn头
礼shàng 往来
二、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
1.第3自然段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
2.第4自然段“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
B
C
3.第5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处表示否定,第2处表示强调,第4处表示特指
B.第1处表示否定,后3处表示强调
C.第1、2处表示否定,第3、4处表示特指
D.第1处表示否定,后3处表示特指
4.(3~7)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
C.因果论证D.举例论证
D
C
1.“大宅子”、“孱头”、“鸦片”、“姨太太”各比喻什么?
2.比喻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回答
第一梯度:基本的简单的题目
1.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方式——
A.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C.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二梯度:辨析型题目
2.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论据——(1)滴水穿石 (2)铁杵磨成针
观点:
A.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
B.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
C.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
D.学生往往越过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
第三梯度:思考性、创造性题目
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属于论题型。
本文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
要解决: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
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先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