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22: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百 合 花
——茹志鹃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有美好人性的彰显,青春色彩的飞扬。不过,不同时空里,人物的个性特点会有所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茹志鹃的《百合花》,去领略革命战争时期青春活力的涌动,鲜明个性的呈现,去欣赏作者独特视角下的人物美、人情美。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有《百合花》,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她的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走进作者
创作背景
小说《百合花》诞生的1958年,反右派斗争紧锣密鼓地展开着,作者茹志鹃的丈夫也是被批斗的对象,茹志鹃束手无策,这种人斗人的痛苦现况,使她怀念战争时期圣洁的人际情感,她创作了《百合花》加以赞美和对比。
当年小说诞生之时,是遭到了多家刊物的退稿,理由“感情阴暗,不能发表”。这篇小说创作完成的时候,“大跃进”的热浪正席卷全国,文学界充满了打擂比武的声音,温情而又清新的《百合花》显得不合时宜,结果四处投稿碰壁之后,最后才发表在陕西的文学刊物《延河》杂志上,使它引起关注的是当时的文化部长茅盾的赞扬。他说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作品”,它是结构严谨,没有携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又赋予抒情诗的风味。
如何鉴赏小说
一、小说的分类
1、篇幅及容量——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表现的内容——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浪漫青春、游戏竞技等。
3、体制——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语言形式——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
二、小说的文体特征
1、小说三要素:(1)生动的人物形象(2)完整的故事情节(3)具体的环境描写。
2、描写:
(1)正面描写——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
(2)侧面描写——通 过其他的人或物对要写的人或物的态度、议 论、评价来间接表现所写的人、物。所以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如何鉴赏小说
3、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4、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5、主题(主旨)
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1、张皇:
2、忸怩:
3、憨憨:
4、执拗:
5、尴尬:
6:讪讪:
7、虔诚:
难为情的样子。
恐慌,慌张。
(神色、态度)不自然。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傻气,难为情。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恭敬有诚意。
01
情节梳理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带路)
开端(1-23)
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借被)
发展(24-43)
新媳妇献出新被子准备为牺牲的通讯员入殓。(牺牲/献被)
高潮(44-57)
情节梳理
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盖被)
结局(58-59)
02
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共涉及几个人物?

通讯员
新媳妇
行文线索,故事的讲述者
第一人称的好处
1、第一人称主要是以“我”的口吻表达出来的,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一种写法,可以使文章的主观色彩更加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情感也更加动人。
2、不但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亲切感,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而且以“我”的叙述视角来看,使文章情节杂而不乱,很好地把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结合起来,给读者营造了浓烈的阅读氛围。
热情开朗

善于做群众工作
通讯员
质 朴
腼 腆
英 勇
热爱生活
善 良
新媳妇
善 良
淳 朴
圣 洁
(1)第一件事:对于那一条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她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2)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她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变化:
美丽
03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一、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1)对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
①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②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
艺术鉴赏
一、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2)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①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②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第一次出现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出现则使“我”痛失战友的心情更加悲愤。
艺术鉴赏
一、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3)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
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③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逢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艺术鉴赏
①第一次出现,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并略带对新媳妇的愠意。
②第二次出现,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加上下面对“我”的“后悔”心情的描写,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
③第三次出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担架抬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是通讯员,而且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团部后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
④第四次出现,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中间包含着她对当初使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她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
思考
文中有男女主人公,小说讲的是不是男女爱情?
不是爱情的爱情。
这是一篇青春小说,它写出了特殊年代青年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是青年男女间自然而然的美好情感,它不是一般的情感,不同于正常的诸如同志之情,战友之情,同乡之情,军民之情,而是男女青年相互吸引与爱慕的情感,但是,它还不是爱情。也许,我们永远说不清这种虽然出于自然却又非常复杂的情感,这正是这部作品了不起的地方,它写出了一种说不清的情感,真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茹志鹃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是爱情的爱情。”
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百合花
04
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