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2022—2018年中考真题按课汇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2022—2018年中考真题按课汇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11:34: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8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德阳中考11.) 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A. 美苏争锋的影响 B. 集权模式的制约
C. 历次改革的失败 D. 华约组织的瓦解
2.(2022达州中考1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错误的是( )
A 时间段①:凡尔登战役 B. 时间段②:台儿庄战役
C. 时间段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时间段④:诺曼底登陆
3.(2021阜新市20.)苏联时期,在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4.(2021阜新市21.)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 )
A.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5.(2021滨州市24.)某校历史社团发起《论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征文,征文的内容主线应该是( )
A. 美苏实力的消长 B. 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C. 联合国的发展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6.(2021盐城市18.)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7.(2021攀枝花29.)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8.(2021广安市17.)(2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9.(2021苏州市21.)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10.(2021苏州市23.)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11.(2021湘潭市13.)1921年,苏很政府以根食税代普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2.(2021衡阳市21.)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
A. 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 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 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13.(2021齐齐哈尔市25.)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成立欧盟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14.(2020常德中考18.)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牵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
A.大化改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权利法案》与美国独立
C.《人权宣言》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D.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15.(2020铜仁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实与之无关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东欧剧变
16.(2020广东30.)题30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17.(2020河北20.)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 ““应是( )
A.苏联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18.(2020泰州20.)“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B 从1948~1952年,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欧洲的国民总产值增加了25%,比战前增加了15%。 马歇尔计划复兴了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了冷战的阴影。
C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不断增加,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19.(2020遂宁10.)下图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欧洲走向一体化
20.(2020扬州19.)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21.(2020辽阳21.)1991年,苏联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这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
A.两极格局结束 B.柏林危机
C.非洲17国独立 D.掀起拉美独立运动
22.(2020攀枝花2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 B.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C.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3.(2019眉山28.)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24.(2019滨州24.)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25.(2019衡阳14.)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解体
26.(2019江西12.)请仔细观察右图,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B.是否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27.(2019常州13.)“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卡达尔改革
28.(2019海南19.)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为(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9.(2019广东24.)题24图漫画说明了(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30.(2019成都23.)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
A.高度集中 B.计划与市场结合 C.自由放任 D.多种所有制并存
31.(2019潍坊23.)《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32.(2019菏泽19.)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帮助本国度过了严重危机 D.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33.(2019湘西1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
A.更改了国名 B.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 C.更换了领导人 D.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失败
二.非选择题
1.(2022益阳中考28.)(14分)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大国兴衰”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安德鲁 波特
(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文献说史﹣解决美国难题]
华盛顿:“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 文献1: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利;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林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文献2: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华盛顿和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分别制定和发表了什么文献?
探究三[导图说史﹣阐述苏俄 (联)兴衰]
(3)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
探究四[以史鉴今﹣畅谈国家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022郴州中考23.) 大国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
(1)19世纪六十年代俄美两国都面临严重危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应对危机的办法。
材料三
(2)请你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四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0世纪70年代,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以上材料皆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请你谈谈美苏的兴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3.(2021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27.)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鸿篇巨著,无数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从空想到科学】
(1)发表于1848年的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伟大著作是什么 这一科学理论的诞生有何意义
【从理论到实践】
(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从一国到多国】
(3)世界风云激荡,举出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经典战役。革命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有何国际意义
【从曲折到奋起】
(4)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几位
(5)学史明理。通过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发展史,谈谈你有何感想
4.(2021十堰市1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的哪场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哪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探索是什么?由谁领导?
(3)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俄国一系列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5.(2020荆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并迅速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在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实行经济政治改革,但总体效果不佳。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6.(2018白银三.)材料解析题(共8分)
10.(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近代部分》
材料三: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回答:
(1)进行材料一中大变革改革家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对该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料三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题24图
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8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德阳中考11.) 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B )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A. 美苏争锋的影响 B. 集权模式的制约
C. 历次改革的失败 D. 华约组织的瓦解
2.(2022达州中考1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错误的是( D )
A 时间段①:凡尔登战役 B. 时间段②:台儿庄战役
C. 时间段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时间段④:诺曼底登陆
3.(2021阜新市20.)苏联时期,在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B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4.(2021阜新市21.)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 A )
A.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5.(2021滨州市24.)某校历史社团发起《论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征文,征文的内容主线应该是(A )
A. 美苏实力的消长 B. 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C. 联合国的发展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6.(2021盐城市18.)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D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7.(2021攀枝花29.)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B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8.(2021广安市17.)(2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D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9.(2021苏州市21.)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A )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10.(2021苏州市23.)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D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11.(2021湘潭市13.)1921年,苏很政府以根食税代普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 A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2.(2021衡阳市21.)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C )
A. 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 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 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13.(2021齐齐哈尔市25.)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D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成立欧盟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14.(2020常德中考18.)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牵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D  )
A.大化改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权利法案》与美国独立
C.《人权宣言》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D.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15.(2020铜仁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实与之无关的是( C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东欧剧变
16.(2020广东30.)题30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17.(2020河北20.)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 ““应是( C )
A.苏联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18.(2020泰州20.)“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B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B 从1948~1952年,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欧洲的国民总产值增加了25%,比战前增加了15%。 马歇尔计划复兴了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了冷战的阴影。
C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不断增加,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19.(2020遂宁10.)下图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C )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欧洲走向一体化
20.(2020扬州19.)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B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21.(2020辽阳21.)1991年,苏联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这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A )
A.两极格局结束 B.柏林危机
C.非洲17国独立 D.掀起拉美独立运动
22.(2020攀枝花2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C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 B.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C.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3.(2019眉山28.)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24.(2019滨州24.)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C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25.(2019衡阳14.)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解体
26.(2019江西12.)请仔细观察右图,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D )
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B.是否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27.(2019常州13.)“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C)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卡达尔改革
28.(2019海南19.)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为(D)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9.(2019广东24.)题24图漫画说明了(D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30.(2019成都23.)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A)
A.高度集中 B.计划与市场结合 C.自由放任 D.多种所有制并存
31.(2019潍坊23.)《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D)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32.(2019菏泽19.)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
A.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帮助本国度过了严重危机 D.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33.(2019湘西1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B )
A.更改了国名 B.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 C.更换了领导人 D.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失败
二.非选择题
1.(2022益阳中考28.)(14分)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大国兴衰”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安德鲁 波特
(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文献说史﹣解决美国难题]
华盛顿:“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 文献1: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利;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林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文献2: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华盛顿和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分别制定和发表了什么文献?
探究三[导图说史﹣阐述苏俄 (联)兴衰]
(3)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
探究四[以史鉴今﹣畅谈国家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工业革命。
(2)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
(3)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1921年,列宁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41﹣1945年,苏联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合作,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1991年,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虽然苏联也进行多次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政府政策、科技创新等。
2.(2022郴州中考23.) 大国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相同……
(1)19世纪六十年代俄美两国都面临严重危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应对危机的办法。
材料三
(2)请你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四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0世纪70年代,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以上材料皆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请你谈谈美苏的兴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2)图一中的“胡佛村”居住的居民,反映了在图二1929年-1933年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失业工人的聚居区;1933年开始,罗斯福新政,国民生产总值提升。
(3)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重点发展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畸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3.(2021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27.)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鸿篇巨著,无数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从空想到科学】
(1)发表于1848年的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伟大著作是什么 这一科学理论的诞生有何意义
【从理论到实践】
(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从一国到多国】
(3)世界风云激荡,举出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经典战役。革命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有何国际意义
【从曲折到奋起】
(4)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几位
(5)学史明理。通过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发展史,谈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共产党宣言》。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十月革命;列宁。
(3)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等。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戈尔巴乔夫改革;第二位。
(5)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4.(2021十堰市1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的哪场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哪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探索是什么?由谁领导?
(3)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俄国一系列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
(4)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2020荆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并迅速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在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实行经济政治改革,但总体效果不佳。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特点: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大、时间长)。
(2)特点: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国家干预经济);实质: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3)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6.(2018白银三.)材料解析题(共8分)
10.(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近代部分》
材料三: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回答:
(1)进行材料一中大变革改革家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对该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料三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答案】(1)改革家:商鞅。内容:承认土地私有。
(2)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题24图
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