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普通高中教科书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第七课
文明交融的推进和发展
---古代的商业贸易
问题一:古代中外商贸对文明交融的推进?
问题一:古代中外商贸对文明交融的推进?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不仅呈现在当代,同样呈现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大多数文明的形成过程,是不同文明的融合与嬗变过程,也是各文明要素扬弃和契合的过程。
——侯建新《交融与创生——欧洲文明的三个来源》
一.古代中国商贸对文明交融的推进
城: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多为政治中心,是人类文明时代的标注之一。
市:城市中特定的交易场所,多为经济中心,在物物交换中诞生。
时期 概况
商朝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明、清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国家或(地区) 概况
古埃及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二.古代世界商贸对文明交融的推进
合作探究:古代中国商人地位变化对文明交融的影响?
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维持生计而四处买卖,逐渐发展为固定职业,周人称其为“商人”,称其职业为“商业”,沿用至今。
范蠡助越王灭吴后,至陶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民间尊其为财神。
商人出现,
但官府控制为主导,地位不高。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限制商人生活方式
提高税赋,不得做官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生活方式限制大。
四川出土东汉东门市画像砖
(拓片)
长安城示意图
汴京城示意图
市坊分开
布局规整
打破限制
市坊分离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市坊分开
时间限制严格
官府进行直接控制
打破市坊
出现早市夜市
不受官府直接控制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商品经济繁盛
商人地位提升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
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伍袁萃《林居漫录 》
明清商人地位极高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清代商人
胡雪岩
“富可敌国”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商人队伍壮大。但封建社会强调重本抑末,国家无法律保护商人,民间对商人进行歧视。因而明清商人利用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形成商帮。著名的商帮有粤商、晋商、浙商、徽商等。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晋商代表,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促进生产力发展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秦汉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两宋
明清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
问题二:古代商路对文明交融的影响?
陆上
从长安(现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
罗马四处征战劫掠金银,从各国商人手中购买丝绸……将中国和罗马文明紧密联系到一起。
波斯、阿拉伯、印度人成为了东西中间商,中亚和西亚成为各种文明交汇处,促进了绿洲城市繁荣。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海上
从广州和泉州出发, 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
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石榴
苜蓿
核桃
葡萄
天马
汗血马、乐器、歌舞、
佛教等
西方输入中国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
中国传向西方
铁器
丝绸
互通有无
古罗马壁画《花神芙罗拉》
虽无证据直接说明出现的就是中国丝绸,但经文献和图像佐证,中国丝绸在罗马时期已经远涉重洋,成稀有珍品。
西方艺术品中的丝绸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明,尤其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成为“四大发明”之外传播世界并被广为接受的三大标志性文化。古代西域、南洋、西洋等外来文明也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增添了新鲜血液…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了古代社会农耕、游牧等主要经济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全球化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漫长征程。
——鲍志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概论》
问题二:古代商路对文明交融的影响?
问题三:三大商贸工具如何推进文明交融?
公元前8—前7,出现金属铸币
小亚细亚
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形式是以物换物
商朝
通过贝壳进行商业交换
春秋战国
铜币出现
秦朝
秦半两成法定货币
两宋
交子、会子产生
明清
银两成法定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秦统一前的货币和统一后的圆形方孔钱
北宋的交子
北宋的交子
明清银元宝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 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则形状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化。
公元前八至公元前七世纪,小亚细亚古国吕底亚铸造的琥珀金银币,它是西方最早的金属铸币。
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放贷业务
春秋
借贷普遍出现
唐朝
出现飞钱
宋朝
出现交子、会子
明中后
出现新式金融机构
清朝
资本性借贷,庄票产生
公元前16-前11世纪,借贷合约完备
公元前4世纪,出现汇票雏形
古希腊
15世纪,银行出现为商人提供信用
威尼斯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故以交子为便。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
——《宋朝事实》
交子便于民众携带钱币,推动商品经济。
飞钱,亦称“便钱”。唐宋的汇兑券。凭纸券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曰“飞钱”。
(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庄票形成于清初,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凭票即付,所以庄票可代替现金流通。
唐朝飞钱
清朝庄票
公元前3000年
商周
契约出现
汉朝
商业契约走向普遍化
唐朝
商业契约应用更为广泛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契约受到法律保护
公元前2600年
契约普遍化,详细规定了权利义务,且有了盖章签名
三大商业工具的演变如何促进文明交融?
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领域的扩大
受法律保护
有盖章签名
走向普遍化
社会:促进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
时事链接
2020年,广东外贸进出口7.0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22%,规模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0.2%,已是连续4年增长。
图为南沙港集装箱码头,吊车日以夜继装卸集装箱。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简称“金交会”)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举办。
时事链接
1、(2021吉林十校高二期中)元律将借与贷区分为“昔物犹存”并“仍以原物还主”的使用借贷和“本色已费”,而“以他物代之”的消费借贷。这说明元律强调 ( )
A.契约精神 B.保护私有财产
C.人人平等 D.注重借贷形式
B
2、(2021天津八中高二月考,)《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会馆碑》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文中所述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 ( )
A.四川民间出现纸币交子B.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
C.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D.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B
练习巩固
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C
4、2012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其中一枚主题是千年帝京(下图)。该枚邮票最佳首发地应在( )
A.北京 B.西安
C.罗马 D.伊斯坦布尔
B
5、(2021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二月考)明朝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生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朝政府意图( )
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