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计划执行任务的B24轰炸机
广东东山梅花村陈公馆现貌
1949年10月1日,寄居广东的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不断地电话请示何时执行原定的轰炸计划,目标:
北京!
周至柔
一、“华夏复兴”的全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筹备:1949.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决定——国名、国旗、国徽和代国歌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内 容
临时宪法
代行人大职权
2、开国大典
典礼的背后
1、参阅飞机挂载实弹,随时准备空战;
2、典礼附近部署高射炮部队;
3、反复强调检阅部队不能慌乱;
4、典礼改到下午,迫使敌机考虑夜间返航
不想徒增骂名的蒋中正
周:“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
蒋:“算了,任务取消!”
毛主席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连年战乱和天灾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1949年,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
相比1936年下降:重工业约70%,轻工业约30%,农业约25%。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仔细观察左图,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的国内外压力有哪些?
二、关乎存亡的“立国之战”——人民政权的巩固
1、军事:“硝烟未散”
(1)肃清反动派
湘西剿匪
(2)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9月15日,美军登陆仁川,局势扭转
1950年9月22日,美军轰炸辽宁丹东
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
有些选择一经做出,就应勇往直前、不再侧顾。人生如此,世事如此! ——作者按
中国:怎么办?
反对出兵
坚持出兵
1、容易引火烧身,再陷战争
2、多年困苦,急需休整
3、美国超强的综合实力
4、优先解决台湾问题
1、“唇亡齿寒”的历史经验
2、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3、苏联出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和避免世界大战的考虑
or
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抗美援朝上的美军伞兵
被美军炸断的大同江桥
发起冲锋的志愿军战士
“忆当年,长津湖,泪满襟”
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定签署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克拉克
1952年,将东北“战利品”归还中国;
1953年,归还中东铁路联合所有权;
1954年,累计派遣约40万苏联专家,
援建156个生产企业;
1955年,废除将旅顺港用作海军基地,
1955年,放弃在新疆企业中的“联合股份”
称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副帅
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
1958年,赠送中国一个重水反应堆。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新手大礼包”
2、经济:“百业待兴”
(1)农村:土地改革
中国的土地制度......如果不加改变,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
(2)城市:“银元”、“米棉”之战
据日后统计,这次行动在证交大楼共抄没黄金3642两、银元39747枚、美钞62769元、港币1304元,人民币15459371元,其它各种囤积商品折合人民币35530700元及美式手枪2支。
——夏东元《二十世纪上海大博览》
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三、“新人老成”的交际风格——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义国家:苏联、朝鲜、越南等11国
新兴独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
资义国家:瑞典、丹麦、瑞士
1、三大方针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
材料: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思考:你如何看待“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一边倒” 是一把双刃剑
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
再思考:1953年,还有哪些需要外交调整的原因?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胆。” ——缅甸总理吴努
缅甸
朝鲜停战
印度
西藏
斯大林逝世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伤亡、失踪36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
互利
和平共处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
互不干涉内政
互不
侵犯
首次提出: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正式倡议: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最终确定: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意识形态浓厚
阶级、革命外交
封闭、半封闭
国家利益至上
和平、合作外交
走向开放
3、走向国际舞台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
周总理与卓别林合影
周总理被代表围住索要签名
1955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印度尼西亚)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柬埔寨诺伦敦·西哈努克亲王:“周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小心。由于他过于吸引人,因此,他显得更加危险。”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1955年)虽然中国只获得了30个国家的承认,但通过非正式渠道,它已与70个国家的人民政府建立联系……大大缓解了国际社会对中共好战和侵略性的恐惧,并且在塑造中共领导人及其政策的“理智”和“寻求和平”的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沈志华、梁志:《窥视中国》
挪威
也门
阿富汗
埃及
南斯拉夫
叙利亚
英国
荷兰
尼泊尔
四、刻不容缓的“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1952年国庆)
要发展重工业
要社义改造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五计划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天津 公私合营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
工商业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慈谿县慈城镇选民证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1954年,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成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54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初步建立
工业落后面貌
开始改变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初步构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许多时期处于草创时期,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现在回头来看,可以惊奇地发现当年作出的那些重大决策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金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