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科学四年上册3.1乒乓球复原了 说课稿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科学四年上册3.1乒乓球复原了 说课稿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00: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乒乓球复原了》说课稿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冷与热》的起始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乒乓球复原了》是大象版最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开篇。本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瘪的乒乓球如何复原”引发思考,从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初步体验依据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好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有一定的热情程度,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
经过之前的学习,在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的探究问题,可以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去发现,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借此锻炼学生的探究技能,也能增加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
2、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液体和固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3、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4、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液体和固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并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在老师引导下能自行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放手。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愿。同时,能够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打造更加灵动的课堂。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教师从单元全局出发,落实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热胀冷缩”的小概念教学出发,落实了三个实验;从培养“得出结论”的能力目标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材料,更好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有哪个同学会打乒乓球吗?请展示一下颠球。
教师提供一个瘪的乒乓球。
学生接过球,准备打,却发现老师这个乒乓球是瘪的,不好颠。
教师提示:大家有什么办法将这个瘪的乒乓球复原吗?
(学生交流回答:捏回来、给乒乓球打气、将乒乓球放在热水里)。
到底哪种方法可行呢,我们来试一试。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有个“小现象”,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烫就能复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出假设。
板块二、假设
我们先将瘪的乒乓球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倒热水。一起观察,发生了什么?
生:乒乓球凹下去的地方又凸出来了,慢慢复原了。
1、同学们的办法真是太棒了!为什么接触热水后,乒乓球就能恢复原样呢?(乒乓球里面是空气。)
2、为什么乒乓球里面有空气接触热水就能复原呢?
(因为有空气受热后空气就会变大,就把乒乓球顶起来了。)
你们同意吗?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板块三、观察
为了帮你们更好地设计实验,老师准备了包括针筒在内的一些实验材料。请大家先认真观察针筒的构造,并想一想如何使用它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学生观察针筒)
观察时间到,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结构可能具有哪些功能?
生1:我发现针筒有一个可以拉出来、压进去的活塞,我觉得这个活塞可以将空气从前面的小孔吸进去或放出来。
生2:活塞可以拉出来,上面有一个大口,下面有一个小口。
生3:活塞一般是不能拉出来的,就是用来堵住大口的,所以针筒只有一个出入口,就是下面的小口。
生4:我发现针筒上有刻度,我觉得能帮助我们判断吸入或排出了多少的空气。
大家的推断有理有据,非常棒。如果我们想验证空气受热后会不会变大,我们还能让针筒吸入或者排出空气吗?(不能,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知道是原来的空气变大了,还是新进去了空气。)
师:非常有道理。就像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乒乓球本身并没有进去空气一样。那我们怎么不上针筒吸入或者排出空气呢?
(活塞是密封的,只要把下面的小孔用东西堵结实就行了。)
说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段介绍实验方法的影像,看看和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此处可播放相关的操作影像,影像文案如下)
将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全部排出。
左手抓住针筒下方,右手拉出活塞,使得活塞的最下端与刻度 10 对齐。
做好标记,记录数据。
用软塞将针筒的排气口塞住,确保不漏气。
将针筒放入热水中,使得热水没过空气柱,却不超过针筒的顶部。
仔细观察活塞的变化,标记或记录数据。)
实验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现在开始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板块四、研讨
时间到,请将材料归回材料区。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展现出句式“我发现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生1:我发现针筒放入热水后,活塞才开始移动,说明和热水有关。
生2:我发现活塞一开始指的是 10,后来移动到了 12,说明里面的空气变多了。
生3: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我们已经用软塞将口堵住了,空气进不去。我认为,应该是空气受热变大了。
我们来整理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在针筒接触到热水后活塞的位置才
开始发生变化,活塞往后移了 2 格,针筒内的空间不断变大,但外面的空气不能够进去。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可能是受热后,空气把里面的空间撑起来了。)
是的,我们推测是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受热变大了,用科学的说法也就是膨胀
了,才出现了以上的现象。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乒乓球遇到热水为什么会复原呢?(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板块五、小结
我们通过收集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分析,从而
得出了我们的结论。所以在得出结论前,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梳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本课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验证式教学,而是探究“空气受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打破受热膨胀的思维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间。我设定的重难点是:学生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主分析、推断,从而得出结论。为突破重难点,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针筒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设计,使学生更有目的地关注实验现象。在描述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利用例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去思考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