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含视频素材)-2022-2023学年历史九年级上册无忧备课精美同步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含视频素材)-2022-2023学年历史九年级上册无忧备课精美同步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7 15: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课程标准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第一单元
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清单: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阅读教材第10-11页第一目,思考:古代印度的发源地在哪里?古印度文明出现在什么时期?雅利安人何时侵入印度?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哪一王朝统治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教材第12页第二目。雅利安人建立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各级各从事什么职业?这种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阅读教材第13页第三目,佛教于何时由谁创立?它宣传什么思想?何时由印度开始外传?传播路线有哪些?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印度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古印度文明最早在这里诞生。
古代印度示意图
很多文明遗址不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创造这些文明的是古印度土著居民。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特征
观察地图并阅读课文:1.说出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基本特征及对其文明的影响;2.古代印度河现代印度的区别。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1)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区域
哈拉帕文明遗址
摩亨佐 达罗文明遗址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2)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并结合材料,说一说雅利安人来自哪里?他们进入印度的迁移方向是怎样的?
(3)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思考: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①政治: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②经济: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4)衰弱:孔雀王朝灭亡以后,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侵扰
相关史事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衰弱:外族侵扰
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时期
前539年
古代西亚的波斯人、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中亚的游牧民族和近代的欧洲人,都觊觎着印度的财富而侵入这里。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贵族出行图
相关史事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3.古印度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 --林太《印度通史》
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思考:据材料,指出雅利安人“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古印度以人体各部分来比喻种姓制度:婆罗门是嘴巴,刹帝利是双上肢,吠舍是双腿,首陀罗是双脚,贱民则不属于人身上的任何一部分。婆罗门阶层的后代必然是婆罗门阶层,他们即使犯了严重的罪行,也不可以被判处死刑。基本上只能是刹帝利阶层的人士,来担任国家的决策和管理人员,婆罗门阶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影响力,而其他等级的老百姓是绝对不能够染指政坛的。不同阶层的人士只能从事该阶层相应的工作职位,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阶层。
——摘编自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研读
思考: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说一说种姓制度有什么特征?

种姓界限森严

种姓职业世袭

种姓实行内婚
材料三: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四: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研读
思考: 种姓制度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有利于维持印度统治及社会安定。
2.随着印度社会发展,造成种族隔离,下层群众备受歧视,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进步。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吗?
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原因:适应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反对特权和压迫,得到被统治者阶级的广泛认可。
释迦牟尼像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材料一: 据记载,悉达多王子目睹了世间种种苦难,因而慨然出家。先是到深山修苦行,但毫无所获,后来在一棵菩提树下整整沉思了49天,终于悟出一个“真理”,即万物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分散而灭的道理。
——《…教的初传与远播》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悉达多王子最终创立了哪一宗教?该宗教针对“种种苦难”提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为什么对此宗教的发展壮大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①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②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2.佛教的传播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佛教传播路线图》,说一说佛教向外传播的过程
活动与探究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第3课
1.(2022年湖北恩施)文物古迹见证历史。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
哪一地区(  )
A.古代埃及 B.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2022年湖南娄底)雅利安人在恒河等流域确立统治过程中,实行了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3.(2021·湖南省·历年真题)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4. (2021·江苏省)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马可 波罗行纪》④种姓制度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直击中考
第3课
5.(2021·内蒙古自治区)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6.(2011·湖北省)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 海洋 B. 沙漠 C. 高山 D. 河流
7.(2022年湖南张家界)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直击中考
历史回望:
一部电影,挑战3000年传统种姓观念——印度电影《流浪者》
“警察的儿子永远是警察,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保持世袭关系。这就是印度的富有特色的种姓制度。印度独立以后,宪法明文规定废除种姓制度,但实际上,落实起来,举步维艰,因为传统势力太过强大,就像拉贡纳特最后自认的那样:法律无法判我的罪。它印证了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凌驾于法律的事实。可见落后的思维,不是依靠纸面上的法律就能真正消除的,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思想上清除。因此《流浪者》以抨击种姓制度为母题,非常具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