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腊八粥》第二课时
备课组 六年级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安排内容主次的写作密码。
2.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寄寓的眷恋亲情、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沈从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种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寄寓的眷恋亲情、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沈从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种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一、品味“喝粥” 1.八儿最后终于喝到了粥。(板书:喝粥)(出示最后一段,显红“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齐读。 2.作者只用了24个字,3个标点来写八儿喝粥,但是写等粥的过程呢?从哪里到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1)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八儿的急切和渴望,更衬托出腊八粥的美味。(2)有一种吊起读者胃口的作用,不去具体详写他们是怎么吃的,单读了对等的过程的描写,就能自然而然想象出吃的时候他们也是何等美味。如果再写吃的过程,就啰嗦了。(3)等的过程中,不仅能体现出腊八粥的美味,还能在这些小细节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温情,在八儿和妈妈之间的互动中感受到一种其乐融融。 3.不愧是文学大家啊!咱们也要像沈从文这样合理艺术地去安排内容的主次。 二、深化情感 1.围绕一碗腊八粥,沈从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脱脱的八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爱的其乐融融的家庭画卷,为我们娓娓道出生活之美、人性之美、亲情之美。(板书:爱心图) 2.这篇小说写于1925年12月26日,那年23岁的沈从文孤身一人在北京闯荡,腊八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在那时那景中,他提笔写下了这篇小说。 想一想:这一碗腊八粥还仅仅是一碗腊八粥吗?它还包含着什么? (板书:思亲 思乡)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梳理写作方法 从八儿等粥、吃粥这两件事感受到他对腊八粥的喜爱。你们先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谁来读一读? 出示: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1)勾画:人们喜爱腊八粥的句子。 (2)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能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写得如此生动? (3)交流: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 2.交流勾画的句子,你们画的是哪里?指名读一读。 3.你们找得真好,读得也不错,那沈从文是怎么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你是怎么想的? A.引导学生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上体会到作者采用排比的手法选取了三种不同年龄段的人。(板书:人)作者用最具代表性的人写出了对腊八粥的喜爱(板书:喜爱),这就叫抓(典型)(板书:抓典型)。 B.引导学生抓住“提到……就……”和叠词“甜甜的腻腻的”来说明人们一听到腊八粥就想到它的味道(板书:甜),这里写的是人们的(板书:味觉)。 C.引导学生品读“小米……花生仁儿合拢来”说明用得食材多(板书:食材)。“糊糊涂涂煮成一锅……沸腾着”“单看……叹气样儿”这里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煮制时的情景(板书:煮制),这情景是人们用眼睛看到的,这就是人们的(板书:视觉)。 D.“闻闻那种香味……咽三口以上的唾沫”说明人们闻到了香味就想吃粥,看来大家对腊八粥馋到极致。这里的闻说的人们的(板书:闻 嗅觉),。 E.引导学生通过“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感受到人们吃得痛快。(板书:抓吃法) 4.你们看,沈从文用短短的一段话,多角度,多感官(板书)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 5.大家喜爱腊八粥,我们的八儿也喜欢。但文中只用了24个字写了八儿吃粥,那我们能不能试着根据板书想象一下,八儿是怎样吃粥的?指名说。 预设:引导学生从八儿的动作、感官等方面表述。(腊八粥煮好了,八儿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把粥盛出来。端着盛满粥的碗,他用低头用鼻子好好闻了闻腊八粥冒出来的香气。哇!真是香!他忍不住舔了舔嘴巴,大声说道:“我要吃了!”说着,便狼吞虎咽地把粥吃光了。末了,他还用舌头把碗边上残留的米粒舔干净了。) 四、根据写法,仿写片断 1.明确美食 (1)我们的美食可多了,你喜欢哪种?指名说。 2.练说提纲 (1)这些美食,如果你想写,准备写哪种?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不急,我们不妨学习沈从文的描写方法,先说一说。 (2)师生评议。师生对照板书来评价,他哪个地方说得好?这道美食你还有什么要问他的?你觉得还有哪里可以再修改一下,说得更好一点? 3.仿写美食 大家说得都不错,下面就请你用一段话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食物。(出示)仿写要求:仿照第一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一种你最喜欢的食物。 方法提示: 4.交流点评,师生共评。 (1)出示学生所写片断,读一读,评议:好在哪里? (2)恩,说得不错,他写出了美食的材料、制作过程,写出了吃的动作、感受。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的吗?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用提问的方式来补充。引导学生从美食的材料、制作过程、色、香、味等,人的感官等方面去补充。 (3)如果我们把刚才所提的内容加进去,不就更能体现对美食的喜爱吗? 5.总结:看来,只要我们跟沈从文一样,多角度、多感官地去写,就能够把对美食的喜爱表达出来。 五、课后延伸 一碗香甜的腊八粥里包裹着中国人深深的思恋、浓浓的情意和美好的憧憬与祝福。腊八粥也化为许多作家笔下的文字,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冰心笔下的《腊八粥》。 作业: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3、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