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周清小卷
班级 姓名
字词百花园。
1.写同音字。
jī cōng kē shēn qì
( )动 ( )明 一( )枣 ( )出 乐( )
( )打 ( )忙 一( )树 ( )浅 ( )油
2.词语盘点。
yǎn zòu shǒu fēng qín gǎn shòu hū xī bí zi
shī qì wù méng méng hū rán cì wei hóng zǎo
给多音字组词。
liáng zhā
量 扎 zā
liàng zhá
4.辨字组词。
吸( ) 滴( ) 温( ) 匆( ) 错( )
息( ) 摘( ) 湿( ) 勿( ) 猎( )
5.补全词语。
( )( )驳驳 蹑( )蹑( ) ( )喃细( )
( )( )大悟 凝( )( )气 ( )澜( )阔
词语模仿秀。
(表示时间段的三字词)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A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7.黄金搭档。
雄伟的( ) 快活的( ) 幽深的( )
茫然地( ) 舒畅地( ) 惊愕地( )
8.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钦佩—( ) 惊愕—( ) 热闹—( )
赶忙—( ) 舒畅—( ) 美妙—( )
9.照样子写一写表示声音的词。
例:小溪---淙淙
小鸟---( ) 小虫---( )
小雨滴---( ) 大海---( )
10.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只要……就…… 既……也……
①可我( )没有看见一只鸟飞,( )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②这时候( )你静静地用心地闻,你( )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
二、句子秀台。
1.我的作业差不多写完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小家伙摔得还挺重。(仿写句子)
妈妈累得 。
得 。
3.这难道不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吗?(换一种说法)
4“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把提示语放在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续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_________
。
三、课文站台。
1.在《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填序号)的结构来描述的(①分--总;②总--分--总;③总--分)。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其中第二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__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是轻轻柔柔的;当狂风吹起,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父亲、树林和鸟》中,讲的是______一声最喜欢树林和______的鸟的故事。文中的父亲通过______、______就知道树林中有鸟,可见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带刺的朋友》一文中“带刺的朋友”指的是________。刺猬偷枣的过程分成了四步: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文中“我”对它的称呼先是 ,接着是 ,最后是 。从称呼的变化中,我体会到了作者 。
4.《采莲曲》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我会默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小事情”,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遇到的这些温暖行为,并说出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课内阅读。
(一)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 ) 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 ( )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 ( )
1.按课文内容填空,在文中括号里写序号。
①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②小雨滴敲敲打打
③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 ④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在“ ”内填上标点符号。
3.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4.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是______词。
(二)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刻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选文哪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体说明和赞美?用“ ”画出。
2.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为什么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用“ ”画出相关语句。
3.怎么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
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_,你是从哪句话猜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标出“它”偷枣的动作词。
通过文段的描写,你觉得“它”有哪些你欣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