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第2课时
目录
01
课前预习
02
精巧点拨
03
同步训练
04
素养提升
地形图的判读
1.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可制成__________地形图,它可以直观地判读地势的_____________,识别不同的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
分层设色
起伏状况
地形类型
2.陆地可划分为五种基本地形。
表2-3-1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等高线特征 地表起伏特征
________ 500米以上 内部等高线稀疏,边缘密集 地面平坦开阔,边缘较陡
________ 5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曲折 地面起伏大,坡陡
________ 500米以下 等高线闭合、稀疏 相对高度较小,坡缓
________ 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平直 地面起伏小,宽广平坦
________ 不固定 等高线周围密集,内部闭合、稀疏 中间低,四周高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为了更明显地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1)平原一般用________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________色、________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_______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冰川一般用_______色表示。
精巧点拨
绿
黄
褐
蓝
白
1. 图2-3-10所示四幅景观图与地形类型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
A. 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B. 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C. 山地、盆地、平原、高原 D. 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地形图的判读
一、单项选择题
C
2. 读图2-3-11,根据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山地
B. 乙——平原
C. 丙——高原
D. 丁——丘陵
A
暑假期间,某野外考察小组对图2-3-12所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的某区域进行考察。据此,完成3~4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
B. ①地位于王庄的正东方向
C. 小河②河段比③河段流速快
D. 图中陡崖高度超过200米
C
4. 下列四地中,最适宜考察组野外宿营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④地 D. ⑤地
C
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图2-3-13是该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大洋溪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6题。
5. 图中大洋溪村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A. 丘陵 B. 山地 C. 平原 D. 高原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示区域的最高海拔范围在1 170~1 180米
B. 甲是山顶,位于旧大洋溪村的西南方向
C. 旧大洋溪村和现在大洋溪村都是沿山谷而建
D. 乙处比丙处的坡度更陡
B
D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 ( )
A. 山地 B. 海洋 C. 高原 D. 平原
8.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代表 ( )
A. 海洋越深 B. 海洋越浅
C. 地势越高 D. 地势越平
D
A
9.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 )
A. 青藏高原 B. 巴西高原
C. 东非高原 D. 黄土高原
B
二、综合题
10. 某中学组织了学生去考察图2-3-14所示地区,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甲村所在的地区地形
是__________。
盆地
(2)量得甲、丁两个村庄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个村庄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甲村位于丁村的__________方向。
(3)如果想将河水引到丁村,线路①和线路②相比,哪个更合适?说明你的理由。
15
西北
线路①。线路①自上游向下游输水,水可以自流,而线路②需要动力提水。
(4)当同学们考察到丙河段时,带队老师说非常适合开发惊险刺激的水上漂流活动。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同意。因为丙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急,适合漂流。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部,丰岛上的挪威和瑞典是南北狭长的山国,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图2-3-15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示意图。
素养提升
比较挪威和瑞典的地形对河流及航运的影响。
挪威位于山脉西侧,地势陡峻,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航运;瑞典位于山脉东侧,地势较平缓,河流流程较长,水流较和缓,有利于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