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天净沙·秋思 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并默写课文,积累描写“乡愁”的诗文。
2.感受《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感受《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导读理解
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明确:“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 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4.《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5.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自我检测
1.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2.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著有《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乡愁诗。
(4)在《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________》是元代杂剧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
(2)这首散曲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营造的是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游子的凄凉与愁苦之情。
2.答案:(1)曹操 孟德 东汉末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2)李白 太白 唐 李太白集
(3)唐 王湾
(4)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千里 东篱 元 汉宫秋
3.答案:(1)不好,“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体出了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示出马的强壮、活力,不符合这首散曲的意境。
(2)通过这些典型意象来描绘秋景,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结合写作背景可知,作者此时正处在羁旅途中,人跟马都经历了长途跋涉。马的瘦,实际上也暗示了人的瘦,写出了游子路途跋涉之艰辛、悲苦。因此“瘦马”更符合本散曲的意境。
(2)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作者所选意象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然后结合整首诗,分析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这首散曲通过选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来描写秋景,匀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意象典型,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