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4 22:1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案
学习目标
1.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学习重难点
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写作背景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导读理解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明确: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明确: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自我检测
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2.答案:(1)“明月”除了普天同照,能够把心意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衬托了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2)示例一: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友人将要去的地方。
示例三:情景交融,诗人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3.答案: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描绘了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