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乡愁 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3.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难点
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关于乡愁的诗歌
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三、导读理解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4.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自我检测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愁》按时间顺序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回到有国难归的情感,表现了天涯游子渴盼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乡愁》中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十分具体。
D.《乡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而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上,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余光中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①__________(A.pàn B.bàn)。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缘自那首脍zhì②_______(A.灸 B.炙)人口的《乡愁》。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甲](A刻骨铭心 B.入木三分)的思念。最初,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的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乙](A.苍凉 B.凄凉)与顽强。
(1)为文中①处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__
乙处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诗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之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错落安排,寓变化于统一之中,具有结构美。
2.答案:(1)①A;②B
(2)甲处:A;乙处:A
(3)很多读者对余光中赞赏有加。
解析:(1)注意形近字误读误写。
(2)甲处,刻骨铭心:形容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永远忘不了。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此处用来形容人物的“思念”,应使用“刻骨铭心”。故选:A。乙处,苍凉与凄凉意思相近,前者侧重于“苍”字,后者侧重于“凄”字,“苍”可指环境,也可指诗作的内容有沧桑之感,所以此处应选择“苍凉”,而“凄凉”则与余光中诗作的情感内容不相符。故选:A。
(3)“对于”使用不当,将“于”删去即可。
3.答案:(1)A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形容词,以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思乡情绪的浓烈。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
解析:(1)前三节是写对亲人的思念,第四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对祖国的思念。第四节是前三节情感的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把对亲人的爱熔铸在对祖围的爱中,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故答案选A。
(2)仔细品读诗句可以看出,这四个叠词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看起来都是轻描淡写,但是,邮票虽小,却满载着对母亲的思念;船票虽窄,却暗含脉脉的离愁别绪;墓里墓外,虽然近在咫尺,却是阴阳殊途;海峡虽浅,却是难以逾越。这些都更能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
(3)从最后一小节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家国之思,从诗中“乡愁是……”和“……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等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充满哀伤的、令人断肠的乡愁,这就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