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
1
教学目标
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新课导入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作者简介
《新唐书 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朗读指导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柳絮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龙标:指王昌龄
译文:在柳絮落尽、子规啼叫的季节,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路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与:给予
夜郎:地名,怀化境内
译文: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
研读课文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研读课文
3.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文章主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文本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哀伤愁绪的气氛的句子是: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名句默写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