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4.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2
1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课导入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作者简介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朗读指导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青山:北固山
前:向前
阔:开阔
风正:风顺(而和)
悬:挂,吊挂
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游子)行舟于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而行,船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生:升起
入:进入
乡书:家书
达:到,送到
译文: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研读课文
1.怎样理解“客路”一词?
“客路”指旅途,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炼字角度进行分析。
写船上所见之景: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为颈联“江春”作铺垫。
研读课文
3.“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研读课文
4.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残夜”是指夜将尽未尽之时。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1)含义: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2)哲理: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人应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
(3)赏析:“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研读课文
5.如何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借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文章主旨
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1.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
2.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名句默写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