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12: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7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在贵阳市召开,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推广和鼓励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利用廉价煤炭,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
A.制造氮肥的 B.气球填充气He(氦气)
C.气割、气焊用的 D.火箭新型推进剂(液氢)
4.下列各组气体目前均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 B.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 B.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酒精燃烧 C.牛奶变酸 D.农家肥料腐熟
7.下列化学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碳酸钙二氧化碳+氧化钙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硫+氧气二氧化硫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五氧化二磷、冰水共存物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被污染的空气
9.下列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B.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收集气体时,先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试管外壁,再把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只有一种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选项中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红磷的用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B.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是木炭
C.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烧杯中水的体积的五分之一
D.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12.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氢气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14.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种类不可能是( )
A.五种 B.四种 C.三种 D.两种
15.某同学误将少量当成加入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时刻,开始产生
C.时刻,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0分)A~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
(1)A的名称_________,列举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_________;
③_________。
(3)如果反应②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若F常温下为液体,则E物质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17.(8分)请根据空气的成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
(2)在空气的成分中,可制造化肥,也可以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_;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是指________。
(3)稀有气体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________;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氦气的________的性质。
(4)下列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碳
B.臭氧
C.一氧化碳
D.氮气
(5)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积极植树造林
18.(8分)在下列化学反应中:
A. B.
C. D.
E. F.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是 ;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
19.(1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从序号A~E中选择);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利用的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如装置F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②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③实验室若用此法代替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优点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D.反应便于控制
④若装置F中反应剧烈,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减缓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5)由制取氧气的反应可知: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_____和反应___________决定。
20.(14分)根据图中所给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原理,总结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从物质是否与氧气反应的角度看,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________的气体。如果实验中取出燃烧匙时硫仍在燃烧,这时你认为应__________(填序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A.放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B.立即放入水中
(3)图3的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含量的氧气对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方案: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燃烧不剧烈,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__________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实验结论: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是因为_________,氧气浓度越大, ________。
(4)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A正确;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天气的发生,B正确;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由于大量燃烧煤炭而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2.答案:A
解析: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且氮气性质稳定,故选A。
3.答案:D
解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与杂质。空气中不含氢气。故选D。
4.答案:A
解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臭氧等。
5.答案:C
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C。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中没有氧气,不是氧化反应;D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选D。
8.答案:A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B错;矿泉水、河水、净化后的空气、被污染的空气都是混合物,故C、D错。故选A。
9.答案:D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A项正确;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可防止局部受热炸裂试管,B项正确;收集气体时,先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C项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把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紧贴试管外壁,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A项错误、B项正确;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一定只有一种,如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择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等多种物质来作催化剂,C项错误;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了氧气,却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说法错误;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C说法错误;燃烧停止后,应等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D说法错误。
12.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其中氧气化学性质最活泼,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C。
14.答案:D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若均完全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三种固体;若均部分反应,则得到五种固体;若只有其中的一种完全反应,则得到四种固体物质,A、B、C均正确,不可能只得到两种固体,D错误,符合题意。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
16.答案:(1)高锰酸钾;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溶液
17.答案:(1)混合物
(2)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3)性质稳定;密度小
(4)AD
(5)①②③
18.答案:ADF ;ACDEF;CE; B
解析:A、D、F中的反应具有“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A、C、D、E、F中的反应都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E中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B中的反应具有“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19.答案:(1)试管
(2)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不易溶于水
(3)A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①过氧化氢溶液②E③BD④A
(5)状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两种:固体加热型(如题图A),固液常温型(如题图B、F)。收集装置有三种:向上排空气法(如题图C),向下排空气法(如题图D),排水法(如题图E)。
20.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氧化
(2)蓝紫;刺激性气味;B;防止污染环境
(3)无色无味;碳+氧气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不同;木炭燃烧越剧烈
(4)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