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13: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 B. C.2H D.2
2.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三个氧原子: B.碳酸钠: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5.医用酒精是指体积分数为75%左右的乙醇溶液,75%左右的乙醇溶液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氧化物
B.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下列对“2”的含义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氢氧化钙中,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是1:2
C.:氧化镁中,镁离子的化合价是+2
D.: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8.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N B.检验气体M、N可证明水的组成
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2 D.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9.已知含硫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所含硫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
A. B. C.S D.
10.有一种气体,它是由CO、、中的几种组成的混合气体。现测定其中含氧元素65%,则该气体不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 )。
A.CO和的混合气体 B.CO和的混合气体
C.和的混合气体 D.、CO和的混合气体
11.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图实验: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正、负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C.实验②不能确定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两个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
1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
A.硬水和软水(食盐水) B.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C.空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14.下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D.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
(2)表示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
(5)两个钙原子_____。
(6)氖气__________。
(7)两个亚铁离子_________。
(8)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
17.小华在化学学习中发现了很多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于是他初步构建了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请认真观察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次写出A、B两点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它能转化为D,请写出C→D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物质D由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和________构成。
(3)根据推断可知B、C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C不属于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
18.为了探究水的组成,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把水注入如图所示水电解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①管接电源的______极,检验②管中产生物的方法是______。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C.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2)①、②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实验进行时,可观察到③中的液面______(“上升”或“下降”)。
(3)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______元素组成的。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19.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如下:
(1)在传统的豆腐制作中,磨浆时将浸泡好的黄豆用石磨研磨成汁,研磨时要同步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其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减少石磨阻力
b.稀释豆汁浓度
c.清洗豆子
(2)滤渣是为了把不需要的豆渣从豆浆中过滤出来。生活中人们会用______(填物品的名称)达到目的。
(3)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时,我们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填仪器名称)。小明在除去食盐中的泥沙时,发现过滤速率太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未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
b.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c.未先将待滤液静置,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滤纸内堵塞小孔
20.某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见表,请回答: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食用方法 贮藏指南
氯化钠、碘酸钾 20~30 mg/kg 18个月 勿长时间炖炒 避热、避光、密封
(1)用离子符号表示配料成分的物质中的一种阳离子_________。
(2)已知碘酸钾的化学式为,则碘的化合价为_______。
(3)由上述“文字说明”可推测碘酸钾的一点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4)试计算:
①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②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③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0.1%);
④若一天摄入5g这样的食盐,那么最多可以补充_________mg的碘元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表示氢分子,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不能表示两个氢原子。B、表示2个氢分子,不能表示两个氢原子。C、2H表示两个氢原子。D、2表示2个氢离子,不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综上所述:选择C。
2.答案:C
解析: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故B错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故C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 A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B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C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4.答案:C
解析:三个氧原子:3O。碳酸钠:。两个一氧化碳分子:2CO。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选C。
5.答案:D
解析: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A说法错误;乙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B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说法错误。
6.答案:AC
解析::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A错误;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C错误。
7.答案:BD
解析:化合物是纯净物的一部分,二者是包含关系,A正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B错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C正确;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D错误。
8.答案:B
解析: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M(氢气);检验气体M、N(氧气)可证明水的组成,即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气体M、N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不同,产生氢气比产生氧气速率快。故选B。
9.答案:B
解析:A、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价。B、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中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y+(-2)×3=0,则y=+6价。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O,S属于单质,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D.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2)×2=0,则z=+4价。故所含硫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B。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水电解的过程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在负极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在正极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实验①中正极端产生氧气,负极端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1:2,A项描述错误;实验②目的是探究氢气燃烧是否生成水,B项描述错误;实验②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能确定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项描述错误;两个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D项描述正确。
13.答案:A
解析:食盐水加入硬水和软水中均没有现象,A不正确;氧气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氮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B正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几乎不发生变化,C正确;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没有明显变化,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 D正确。
14.答案:C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苯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每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选C。
15.答案:B
解析: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A不正确;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电子、质子也带电,C不正确;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在中,金属元素Ca显+2价,非金属元素O显-2价,但非金属元素C显+4价,D不正确。
16.答案:(1)
(2)
(3)
(4)Al
(5)2Ca
(6)Ne
(7)
(8)
解析:
17.答案:(1);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与前一空可互换)
(3)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C由三种元素组成
解析:(1)A、B两点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氯元素形成的单质、含+4价氯元素的氧化物,氯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氯元素显+4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2)C中氯元素显+5价,可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则C是氯酸钾,D中氯元素显-1价,D是C制取氧气的生成物,因此D是氯化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C不属于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物质C由三种元素组成。
18.答案:(1)正;A
(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上升
(3)氢元素和氧;
解析:(1)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是2:1,而与与正极相连的产生氧气,观察题干图示,①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所以其接电源正极;②管产生的是氢气,氢气检验的方法是:将氢气收集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此时会听到爆鸣声;故选A;
(2)①、②管内生成的气体即氧气和氢气,其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和氧气难溶于水;电解水时水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其产生的气体会挤占①②管的体积,使得①②管内的水被挤压出去,进入③管内,从而③中的液面上升;
(3)电解水时水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时水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其符号表达式为。
19.答案:(1)ab/ba
(2)纱布
(3)漏斗;bc/cb
解析:(1)a、研磨豆汁时,同步加入一定量的水,可以起润滑作用,减少石磨阻力,该选项正确;
b、研磨豆汁时,同步加入一定量的水,可以使豆汁的浓度减小,方便豆汁流出,该选项正确;
c、研磨豆汁之前,就应该清洗、浸泡黄豆,该选项错误。
故选ab。
(2)滤渣是为了把不需要的豆渣从豆浆中过滤出来,即过滤操作,生活中可以使用纱布等达到同样效果。
(3)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a、过滤时,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可能会导致滤纸破损,但该操作不会导致过滤速度较慢,该选项错误;
b、过滤时,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会导致过滤速度减慢,该选项正确;
c、过滤时,未先将待滤液静置,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滤纸内堵塞小孔,会导致液体难以流下,过滤速度减慢,该选项正确;
故选bc。
20.答案:(1)(或)
(2)+5
(3)受热易分解
(4)①214②39:127:48③59.3%④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