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2.汽油运输车辆的合适位置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某课本中有一幅图,其内容是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子的高分子材料具备的性质之一是( )
A.绝热 B.透水 C.透气 D.导电
4.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导电性;④可燃性;⑤溶解性;⑥状态;⑦硬度;⑧光泽中属于物理性质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 C.①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⑤⑥⑦⑧
5.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B.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
D.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
6.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锥形瓶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C.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
D.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下面提出的4个关于隐形飞机的问题,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隐形飞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
11.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集气瓶盛满水后,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将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气体集满后,先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再盖上玻璃片
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12.小英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好后,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L D.无法确定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变色或生成沉淀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一定属于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物理变化中没有能量的变化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
15.下列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0分)请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填写相应的字母):
A.镊子 B.细口瓶 C.广口瓶 D.坩埚钳 E.燃烧匙 F.10mL量筒 G.试管
(1)取用块状固体 ;
(2)量取8.7mL的稀盐酸 ;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
(4)红磷应该存放在 ;
(5)用来夹持热的蒸发皿的仪器 。
17.(6分)阅读下面短文,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属于蔗糖的__________;把蔗糖放在锅中加热会熔化成液体,此时发生了__________;继续加热,蔗糖逐渐变成黑色的碳,并可闻到一股焦糊味,此时发生了__________;由此可知蔗糖具有受热易炭化的__________。
18.(16分)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操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读数仍为A图,则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量筒常用于量取液体体积,量取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保持水平;用B图所示操作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将粉末状固体药品装入试管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要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C图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
(4)D图所示操作中玻璃仪器经洗涤后,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_____。
19.(12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完成实验报告。
探究内容 实验步骤、方法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1.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空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氧气的含量是否相同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 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0.(12分)【实验探究】许多物质的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科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小科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_感觉;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___。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发热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填“1”或“2”)正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汽油是易燃液体,故选C。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物质的颜色、密度、导电性、溶解性、状态、硬度、光泽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5.答案:D
6.答案:A
解析:量筒只能用来量度液体体积,不能作反应容器。
7.答案:D
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A错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B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C错误。
8.答案:A
解析: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A错误。
9.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A错;蜡烛燃烧生成水,在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B错;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且产生黄色火焰,C对;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应说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错。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制造隐形飞机的材料,材料的性质,材料的合成,都是化学研究的内容。
11.答案:B
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将集气瓶盛满水后,先盖住瓶口的一端,然后将玻璃片平推过去。集气瓶收集满人呼出的气体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拿出水面,最后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水中等用时再取出。故选B。
12.答案:C
13.答案:C
解析:有变色或生成沉淀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氧有颜色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加热蒸发氯化钠溶液,有固体析出,属于物理变化;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不一定属于物理变化,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的变化,如水受热蒸发等。
14.答案:C
解析:易吸水潮解的物质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防止试管夹上的杂质污染试管内试剂;振荡试管时,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否则会污染试剂,试剂还可能会腐蚀手;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否则会污染原滴瓶中的试剂。
15.答案:A
解析:注射器应连接短导管口,推动注射器活塞,长导管中产生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A项符合题意;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开后,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B项不符合题意;推动注射器活塞后,瓶中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液柱上升,证明气密性良好,C项不符合题意;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瓶中空气无法排出,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
16.答案:(1)A
(2)F
(3)G
(4)C
(5)D
解析:(1)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
(2)量筒是定量量取液体的仪器,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稍大于或等于所取液体体积;
(3)试管是玻璃仪器且可以直接加热;
(4)红磷是固体,应密封存放在广口瓶中;
(5)坩埚钳是夹持仪器,可用来夹持热的蒸发皿。
17.答案: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18.答案:(1) 7.4;2.6
(2)凹液面最低处;偏小
(3)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预热;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1)由被称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左边所对应的示数可知,题中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7.4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左边所对应的示数,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左边所对应的示数,即药品质量=5g-2.4g=2.6 g。
19.答案: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液体明显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继续燃烧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远远小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呼出的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解析:人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而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20.答案:【知识回顾】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与分析】(1)水珠;发热;变小至熄灭
(2)化学
(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