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桃花源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7 10: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桃 花 源 记》
八年级上册 主备课人:赵元富 审核人: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3年8月
班级:802 姓名:赵元富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2、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3、背诵全文。
导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交流、点拨法
课时:两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字典读熟课文;  
2、尝试翻译全文,并勾画出常用文言词语;  
3、搜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整理记录下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通文意复述故事情节。
步骤:
一)、导入揭题  
东晋有 一位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还被后世尊称为“百世田园之祖,千古隐逸之宗”。他,就是陶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他的桃花源。  
二)、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理清文章线索。  
三)、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大声诵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清句子。  
(2)边读边勾画出文中出现的1个通假字、5个古今异义词、4个含有“然”字的短语。并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它们的含义后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准确译出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指名学生分工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念译文。
4、利用想象、合理补充,有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课文的方法】①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故事连贯,②根据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清文章线索后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步骤:
一)、背诵课文导入  
二)、速读课文,然后和同桌比比,看谁最先从文中找全相应的语句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哪些景象?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3)人们根据渔人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

三)、分组探讨,交流讨论: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全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四)、迁移创新: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然后按照下面句式来回答:
“挑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时因为 ”!
例:“挑花源是一个“美”的世界,那时因为环境幽雅,风景秀美! ”!
五)、概括小结:
1、我们该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
2、、再读课文,感受桃源世界。
六)、课外积累:陶渊明除了写了《桃花源记》外,还写了《桃花源诗》,它们在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请同学们试着读这首诗,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多的将诗句与课文内容配对。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课后反思:
22.《爱莲说》导学稿
八年级上册 主备课人:赵元富 审核人: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3年8月
班级:802 姓名:赵元富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导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ū( )泥 清lián( ) 隐yì( ) 枝màn( )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濯清涟而不妖(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3、查资料,记录作者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 ,积累理解。
1、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
2、学生有情感朗读,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将下列字词的翻译记录下来。
蕃 濯 谓 隐逸 君子 噫 鲜 宜乎 者也
4、师生对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一)讨论“爱莲”的原因
1、请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请你按下面几个方面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分别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二)讨论写其它花的原因
作者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背诵短文。
五、延伸积累。
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六、课堂总结。
【教学小测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⑸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⑺濯清涟而不妖 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填空:
⑴《陋室铭》选自《  》,作者 ,字 , 朝 、 家。
⑵《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 (朝) 家,世称 。
⑶《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           
⑷《陋室铭》写陋室幽雅环境的句子是: 。              
⑸《爱莲说》中表明莲的优秀品质的句子是: 。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⑷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课后反思:
利用想像,合理补充;③复述时注意抓住表现渔人行踪和时间的词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