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4 23: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爱莲说
周敦颐
你争我抢,风采在我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原名敦实,字 ,号 ,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2、文体: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濯清涟而不妖
6.陶后鲜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
7.宜乎众矣

长枝蔓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应当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骈 Pián 句
抑扬顿挫
气势加强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排比 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舒缓语速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欣赏文章的手法之妙
文中还有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知识链】
想一想:
找出课文中描写莲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思考:作者把莲比作了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描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才是君子。
子曰:“君子坦荡荡。”
意思是:君子胸怀坦荡。
思考:作者除了写莲还写了哪几种花?
多余吗?
世人
陶渊明
正衬
反衬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正衬:利用事物的类似条件从正面衬托。
反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从反面衬托。
托 物 言 志

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不贪慕富贵,做一个坦荡荡不随波逐流的君子。
赏莲之魂
文中的议论句子有哪些?
哪些话是议论莲的句子?作者把莲比作了什么?
再 读 课 文
读出君子的美好品行;
读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拓展延伸:
今天君子的含义更广泛了,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具有”君子”品质的人,请同学们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寄语:
希望大家志存高远,做一个胸怀坦荡,为人正直,洁身自好的莲花一样的人。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关于莲的诗句,摘抄下来。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