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测能力)—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训练(Word版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测能力)—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单元训练(Word版附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3 11:4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测能力)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读经纬网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太阳直射B地时,鄂州市学生正午的身影是一年中最短
B.A、B均在北半球、西半球
C.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W)
D.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小的是图乙
2.七(5)班教室里面贴了四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江西地图 D.吉安地图
3.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给尼泊尔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小明想要查找尼泊尔所在的位置,他应查阅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C.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D.世界人口图
4.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较高.”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5.图中,①②③④地均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如图为小云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1550米 B.1450米 C.1350米 D.1250米
7.小云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用水紧缺.小云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球,她就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点的经纬度是( )
A.60°W,20°N B.60°W,20°S C.60°E,20°N D.60°E,20°S
9.②点位于①点的什么方向(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
A.山脊 山脊 B.山谷 山谷 C.山脊 山谷 D.山谷 山脊
读小雨家乡的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A、B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250米 C.400米 D.50米
13.小雨家乡甲村连续干旱,致使饮用水紧张.小雨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A点位置的判读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位于中纬度 D.位于北寒带
15.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
A.40°N 20°E B.20°S 40°W C.20°N 40°E D.40°S 20°W
16.和B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是( )
A.40°N 140°W B.40°N 140°E C.40°S 140°W D.40°S 140°E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 ,该点一年中有______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2分)
(2)B点在A点的____________方向,B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带。(2分)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图乙的____________处。(1分)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无锡市的白昼将变____________ (“长”或“短”)。(1分)
(5)今天是1月4日,图乙中地球公转至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之间,今天为____________(昼长或夜长)。(3分)
18.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4分)
(2)图中小河E的流向是___________。(1分)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_米。(1分)
(4)B和E哪个更容易形成聚落___________。(1分)
(5)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___方向。(1分)
(6)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米。(1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空像一顶半圆的斗笠。
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环球航行线路见下图。
材料三:经过科学的测量,地球并不是正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1)根据材料一,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样的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地球是一个球体吗?我们应学习航海家麦哲伦什么精神?(6分)
(3)根据材料二、三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6分)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说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体,请你举两个例子来说明。(6分)
20.读北京市某学校平面图(图1)和标识牌(图2),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地图三要素中,图1中缺失的是__________。(1分)
(2)图2的指示牌位于图1中的__________(填圈码)地,根据指示牌向__________方向可到达休息区3。(2分)
(3)夏季某周五下午李蓝在教学楼1下课后,发现教学楼1的楼影正好投射在__________(图书馆/休息区2)。(1分)
(4)位于南门的王明看到南门正关闭检修,此时他要想回到宿舍1最近的校门是__________,大概需要走__________米。(2分)
(5)9月1日,来自河南省的新生赵欢初次到该校报到,他需要查阅哪些地图?(2分)
(6)该校学生会为方便新生同学入校报到,特制作了图1所示的简易校园平面图,他们绘制时需要借助哪些工具?(4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30°W,60°S;B点的经纬度是126°E,23.5°N。当太阳直射B点(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鄂州市学生正午的身影是一年中最短,故A正确;依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知,A在西半球,B在东半球,故B错误;B点的经纬度是126°E,23.5°N,故C错误;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范围越小,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大,其比例尺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跨经纬度范围大,乙图跨经纬度范围小,因而乙图比例尺大,故D错误。
答案:2.D
解析:2.在图幅大小相等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在四张地图中,世界地图的范围最大,所以比例尺最小,吉安的范围最小所以比例尺最大。
答案:3.C
解析:3.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明想要查找尼泊尔所在的位置,他应查阅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答案:4.A
解析:4.读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等高距可判断,A地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间;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海拔在200米—300米之间;C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海拔在100米—200米之间;D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根据题意,故选A。
答案:5.B
解析:5.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依据20°W,0°纬线可知,①为北美洲,②为南美洲,③为欧洲,④为非洲。
答案:6.B;7.B
解析:6.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得,图中A山峰的海拔高度范围是1400米—1500米之间,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7.读图可得,②线路是山谷部位,该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该处最有可能有河流。故选B。
答案:8.A;9.B
解析:8.略。9.读图可知,②点位于①点的东北方向,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10.C;11.D
解析:10.因为a>b>c,则图中的气温向南降低,图中所示的是南半球的等温线图。
11.图中是等高线地形图,如果a>b>c,①则是向海拔高处凸出,应为山谷。②则是向海拔低处凸出,应为山脊。
答案:12.B;13.B
解析: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因此可判断:图中A山峰的海拔在1400米~1500米之间,B山峰的海拔在1600米~1700米之间,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在100米~300米之间。
答案:14.C;15.B;16.C
解析:14.略。15.依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C点的经纬度是20°S,40°W。
16.对跖点就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纬度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40°E,40°N。由此可知,其对跖点的经纬度是40°S,140°W。
17.答案:(1)90°E,23.5°N;一
(2)东南;热
(3)②
(4)长
(5)④;①;夜长
解析:(1)据图中经纬度度数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23.5°N,90°E,该点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位于赤道上,所以B点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3)当太阳直射A点即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乙的②位置,即北半球的夏至日处。
(4)图乙中①是春分日,②是夏至日,③是秋分日,④是冬至日,地球由公转轨道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过程中,北半球的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5)1月4日地球公转至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即④到①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
18.答案:(1)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2)自西北流向东南
(3)1500
(4)E
(5)东北
(6)58
解析: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小河E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3)图中的比例尺是1:50000,量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是3厘米×50000=1500米。(4)B和E两处,E处等高线稀疏,且附近有河流,容易形成聚落。(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山顶甲在山顶乙的东北方向。(6)甲山顶的海拔为678米,乙山顶的海拔为620,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78米—620米=58米。
19.答案:(1)天圆地方。
(2)是的。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
(3)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形。
(4)①入港的船,先望见桅杆,后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恰好与此相反;②月食时,地球影子的形状是圆弧形;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
(2)根据材料二,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应学习航海家麦哲伦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
(3)根据材料二、三,地球的形状可描述为: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形。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说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比如:①入港的船,先望见桅杆,后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恰好与此相反;②月食时,地球影子的形状是圆弧形;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答案:(1)指向标
(2)②;西北
(3)休息区2
(4)西门;500
(5)北京市交通路线图、该学校平面图等
(6)A4纸、直尺、卷尺、指南针等(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图的判读。(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图1缺失的是指向标;(2)根据图2指示牌可知向北为艺术馆,向东到田径场,向西到体育馆,向西北到休息区3,结合图1可知,指示牌应位于图1中②处;结合指示牌位置向西北方可达休息区3;(3)夏季北京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物影朝向东南,根据图1中校门的分布可知,教学楼1的楼影应该投射在休息区2;(4)当南门关闭时,从南门到宿舍最近的校门是西门,图上距离大约为5厘米,结合图中比例尺,王明大约需要走500米;(5)新生赵欢到位于北京市的该校报到,需要查阅北京市交通路线图、学校平面图等;(6)绘制校园平面图可能需要借助A4纸、直尺、铅笔、卷尺、计算器、指南针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