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四、五章(测能力)
题序 一 二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巴斯德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被世人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以下不是他的贡献的是( )
A.通过实验否定了细菌自然发生说 B.教会了人们利用乳酸菌制泡菜
C.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D.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B.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都是用来繁殖后代的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食物链中充当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D.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D.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4.下列关于真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真菌是一种微生物 B.可以用真菌来发酵面包
C.蘑菇是一种大型真菌 D.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消灭它
5.下课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均可以食用
C.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6.有两位同学在讨论细菌、真菌的生存环境时,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细菌、真菌的生存环境。一位同学说:“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地方,在空气中飘荡,在水里隐藏。”另一位同学说:“我也知道,它们可以生活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也可以钻入人体。”另有四位同学对他们所说的给予总结,其中最准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可以不受温度的限制而生活在任何环境中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可以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
C.细菌和真菌在有空气和无空气的环境中均可生存
D.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7.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细胞核 叶绿体 呼吸作用
A 细菌细胞 有 无 无 无
B 酵母菌细胞 无 有 无 有
C 洋葱根尖细胞 无 有 有 有
D 蛙受精卵 无 有 无 有
A.A B.B C.C D.D
8.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具有细胞膜 B.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和真菌都营腐生生活 D.细菌和真菌主要依据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9.细菌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将其进行分类。如图所示细菌属于哪种类型( )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不规则菌
10.蒸馒头、烤面包及自酿葡萄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如图所示)是单细胞真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B.无性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C.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如图是青霉的形态结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属于细菌 B.青霉素是青霉的代谢产物
C.青霉营寄生生活 D.青霉细胞内有叶绿体
12.细菌、真菌和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霉菌、酵母菌等真菌属于原核生物
B.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C.馒头变质长出的“毛”是细菌形成的菌落
D.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3.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14.2022年“3 15”晚会上,老坛酸菜登上头条热搜,原因是老坛酸菜用的是露天“土坑”制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菜的乳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 B.制作酸菜一定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C.酸菜的酸味来自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 D.“土坑”会使酸菜受到杂菌污染变质
15.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食品保存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果蔬菜——冷藏法 B.肉类罐头——罐藏法
C.袋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D.东北木耳——腌制法
16.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解释、说明,错误的是( )
A.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
B.发霉的花生、玉米不能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可能使人患癌
C.产甲烷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沼气
D.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
17.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这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下列关于绿脓杆菌、噬菌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脓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B.绿脓杆菌通过芽孢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C.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菌细胞内
D.噬菌体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8.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B.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噬菌体一般是寄生在动物细胞里进行繁殖
D.不是所有病毒对人体都有害
19.下列为四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细胞结构相似 B.丙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C.丁周围的结构的作用是帮助其运动 D.四类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20.关于如图生物结构及生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甲、丙属于原核生物,乙属于真核生物
C.乙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D.乙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丙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大题,共6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已证实,2019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人体从而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人们感染COVID-19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死亡。
材料二: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低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材料三:某结核病人最开始以为自己是普通感冒,到药店买了些青霉素和感冒药,导致病情的延误。医生提醒:青霉素是青霉产生的,对治疗结核病没有作用,临床上一般选择链霉素治疗结核病。
(1)新型冠状病毒与结核杆菌在结构上有区别,前者没有________。结核杆菌与青霉在结构上有区别,前者没有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和青霉的生活方式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青霉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
(3)结核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青霉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
(4)虽然有些微生物会使人致病,但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我们降解垃圾,其原理是把垃圾中的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人们还可以利用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下同)酿酒,用________制作泡菜。
22.(10分)抗“毒”始于了解。让我们首先走近新冠病毒,了解它的特点以及与人体细胞的关系。
(1)在结构上,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最大的不同点是没有____________。
(2)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所以新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需要____________在人体细胞中。
(3)疫情初期,为确定所发现的冠状病毒是否为一种新型病毒,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的结构应是图Ⅰ中的[___]。
(4)所谓人体感染新冠病毒,是指新冠病毒穿过图Ⅱ中的[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
(5)新冠病毒能破坏人体细胞,其中一个原因是它靠自己遗传物质上携带的____________,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大量新的病毒,导致人体细胞裂解死亡。
23.(10分)观察并比较下列五种生物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五种生物中,图甲与图丙、丁、戊相比,细胞的结构中没有____________。
(2)以上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图__________,按照寄主细胞进行分类,它属于___________。
(3)图丙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_________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4)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图_________的生物。
(5)图戊中的a是_______,丙、丁、戊都可用此方式进行繁殖。
24.(10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蘑菇的“话”正确吗?__________。
(2)夏季的雨后,在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常常生出许多蘑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①阳光充足 ②温度适宜 ③有机物丰富 ④水分适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中与酵母菌亲缘关系较近的生物是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都需要水分
②都能利用有机物
③都需要氧气
④都能产生芽孢
⑤都有细胞壁
(5)真菌与细菌相比,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真菌具有__________。
25.(10分)如图为探究酸奶的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回答:
(1)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牛奶加热处理。目的是_______。
(3)冷却后,加入酸奶是为了引入_______菌。
(4)你推测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
(5)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26.(10分)某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盘,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菜品名称 实验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 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 未使用公筷组 未食用组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1405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1206
炒芦笋 30 48 530 32
(1)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通常从菌落的_____,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有_____(列出一种即可)。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可能来自_____。
(4)若该细菌是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小组认为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该传染病的传播,因为这样做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请列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的常见传染病名称:_____(列出一种即可)。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为防止食物腐败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列出两种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教会了人们利用乳酸菌制泡菜”不是他的贡献,B错误。
2.答案:B
解析: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可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芽孢是有些细菌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用来繁殖后代的,真菌可进行孢子生殖;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3.答案:B
解析:“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要设计几种不同的环境进行对照,还要设置空白对照,A正确;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冷却后,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且顺序不能颠倒,接种后不再进行高温灭菌,B错误;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C正确;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先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繁殖,目的是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D正确。
4.答案:D
解析:真菌属于微生物,A叙述正确;真菌中的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面包,B叙述正确;蘑菇个体较大,是一种大型真菌,C叙述正确;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害,但有的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同时真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消灭它,D叙述错误。
5.答案:B
解析: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的;有些蘑菇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美味的食品,如香菇、侧耳等,但有些蘑菇有毒,如毒蝇鹅膏等,误食了会中毒,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采来的蘑菇,必须仔细鉴定,绝不能随便食用;蘑菇的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蘑菇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6.答案:D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条件不同。不同的温度、有无空气等都是限制它们生存的条件,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7.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四种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蛙受精卵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有细胞核。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没有细胞膜,A错误;很多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有些病毒对人类也是有益的,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伤口的化脓性感染,B错误;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C错误;真菌和细菌主要依据结构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区别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该细菌属于杆菌。
10.答案:C
解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A正确。当外界条件适宜时,酵母菌进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B正确。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C错误。酵母菌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11.答案:B
解析: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营腐生生活;青霉素是青霉的代谢产物。
12.答案:D
解析:A、霉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其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细胞核外有真正的核膜,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人体内有三道免疫防线,所以病毒侵入人体,不一定会使人患病,B错误。
C、馒头放久了长出的绿“毛”是真菌形成的菌落,不是细菌形成的,C错误。
D、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A、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变量环境不同,不是有无细菌,甲组、一组树叶原来有细菌,不能排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甲组灭菌,乙组没有灭菌,放置环境不同,因此有两个变量。故不符合题意。
C、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虽然排除了原有细菌的影响,但是变量是环境不同,不是有无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即有无细菌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该方案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该方案的实验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乳酸菌是一种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所以一定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制作酸菜,B错误。
C.酸菜的酸味来自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C正确。
D.应该防止空气对流,抑制其他细菌的繁殖,所以土坑会使酸菜受到杂菌污染变质,D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水果蔬菜放冰箱等地方可利用低温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冷藏法,A正确。
B。罐藏法是食品保存的一种方法,即将食物加热后立即封藏在玻璃瓶中,能够隔绝空气,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就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故肉类罐头可用罐藏法保存,B正确。
C.巴氏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也叫巴氏消毒法。因此,袋装牛奶可用巴氏消毒法,C正确。
D.东北木耳很干燥,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木耳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因此属于脱水法(不是腌制法),D错误。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酸豇豆是利用乳酸杆菌发酵制成的。
17.答案:B
解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
A、绿脓杆菌是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绿脓杆菌是细菌,依靠分裂繁殖后代,芽孢是其休眠体,不是其生殖细胞,B错误;
C、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
D、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正确。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19.答案:D
解析:甲是青霉,乙是酵母菌,二者都属于真菌,它们的细胞结构相似,A正确;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B正确;丁周围的结构是鞭毛,可以帮助其运动, C正确;甲是青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20.答案:B
解析:甲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乙是青霉,属于真核生物;丙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1.答案:(1)细胞结构;成形的细胞核
(2)寄生;腐生
(3)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有机物;无机物;酵母菌;乳酸菌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核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青霉是真菌,真菌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与结核杆在结构上有区别,前者没有细胞结构;结核杆菌与青霉在结上有区别,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新型冠状病毒和青霉的生活方式不同,新型冠状病毒依靠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其生活方式为寄生;青霉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其生活方式为腐生。
(3)结核杆菌属于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青霉属于真菌,它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4)虽然有些微生物会使人致病,但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利的。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我们降解垃圾,其原理是把垃圾中的有机物变为了无机物;人们还可以利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22.答案:(1)细胞结构
(2)功能;寄生
(3)2
(4)3;细胞膜
(5)遗传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1)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2)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人的细胞里。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2遗传物质组成,为确定新冠病毒是否是一种新型病毒,需要对其遗传物质进行检测。
(4)动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细胞膜,所以病毒侵入细胞,先要穿过3细胞膜。
(5)病毒在人体内的细胞里依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繁殖后代。
23.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
(2)乙;细菌病毒(或噬菌体)
(3)抗生素
(4)丁
(5)孢子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甲是细菌,乙是病毒,丙是青霉,丁是酵母菌,戊是蘑菇。
(1)题述五种生物中,甲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乙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根据乙的形态可知,该病毒为细菌病毒。
(3)丙产生的青霉素属于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4)做面包和蒸馒头时,所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5)图戊中的a是蘑菇的孢子,其用来繁殖后代。
24.答案:(1)不正确
(2)D
(3)蘑菇
(4)①②⑤
(5)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1)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所以蘑菇的“话”不正确。
(2)蘑菇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丰富的有机物。
(3)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蘑菇属于大型真菌,故酵母菌与蘑菇的亲缘关系较近。
(4)细菌和蘑菇的共同点有①都需要水分、②都能利用有机物、⑤都有细胞壁。
(5)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生物种类 细菌 真菌
个体构成 单细胞 单细胞或多细胞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营养方式 多数为异养 异养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等
25.答案:(1)对照
(2)灭菌
(3)乳酸菌
(4)甲
(5)无氧
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设置实验乙的目的是对照,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灭菌,这样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3)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使乳酸菌和牛奶充分混合,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中的接种,引入乳酸菌。
(4)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该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加入乳酸菌后的试剂瓶是否密封。你推测甲、乙两组试验中的玻璃瓶放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甲。
(5)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酸奶的制作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6.答案:(1)形态、大小和颜色;凉拌黄瓜
(2)使用的餐具(或筷子或取样工具)
(3)空气
(4)切断传播途径;痢疾(或甲肝或戊肝)
(5)脱水、罐藏、冷冻、真空包装
解析:(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主要是从形态、大小和颜色上来区分。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可能是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
(2)实验使用的餐具、筷子及取样工具需经过严格的高温杀菌处理,从取样开始,操作过程应防止杂菌滋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可能来自空气的细菌传到菜品中。
(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病从口入”的常见传染病有痢疾、甲肝、戊肝等疾病。
(5)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针对不同食品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为防止食物长期存放导致腐败,食品均需低温保存,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一些食品为真空包装,这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破坏需氧菌类的生活环境。食品的保存方法:脱水、罐藏、冷冻、真空包装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