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2.1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2.1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10: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课题 2.1生活中的酸和碱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目标: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1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对酸和碱有初步的印象,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知道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使无色酚酞变红。并能运用这个原理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探究实践: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去探究,回忆类推并设计实验,充分讨论、养成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能力和习惯。态度责任: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
难点 用酸、碱指示剂鉴别溶液的酸碱性,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活动]学生准备:到一家超市,观察各种物品,仔细阅读物品标签上的说明,尽可能多的找出含有酸或碱的物品,并记录其所含酸或碱的名称。老师准备:教学前教学应准备好相应的实物,比如雪碧、食醋、柠檬、盐酸、硫酸、硝酸等,在讲述到相应内容时进行展示,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导课]:酸和碱是两类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本节课我们来认识生活的酸与碱。大家课前已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酸和碱,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转折:随着认识的深入,化学家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酸都具有酸味。 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以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习兴趣。关于酸性物质,学生很容易找到,但碱性物质不易找到,老师可将自略去的物质加以展示说明
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酸和碱酸大多“尝起来酸酸的”:柠檬、桔子、醋等;碱大多“摸起来滑滑的”:洗衣粉、肥皂等但酸不一定都能尝出酸味的,如甜苹果、雪碧、可乐等 碱也不一定都能摸出滑的感觉,主要与含量等因素有关。而且辨别酸与碱,若都用尝或摸的方法不仅不可靠,有时还不安全。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1、指示剂:(1)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由一种或多种染料制成,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 色。(2)作用:检测溶液的酸碱性(3)常用的指示剂有: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和广泛pH试纸等。2、无色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的使用方法:取待测液体少量与试管或点滴板中,用胶头滴管取1-2滴无色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滴入待测液体中,观察颜色的变化。演示:用少量酚酞试液和石蕊试液分别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规律:现象:结论:1)石蕊和酚酞遇中性溶液不变色;2)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酚酞遇酸性不变色,遇碱性变红色。分组活动:用洁净的滴管分别吸取A、B、C三种溶液,滴入 2~3滴在点滴板的孔穴中,向其中分别加入石蕊试液和酚 酞试液1~2滴。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在A、B、C三种溶液中,酸性的溶液是 ;碱性的溶液是 。3、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度:(1)pH试纸的作用:较准确测试溶液的酸碱度(2)pH范围:0-14:其中酸性溶液:pH<7,且值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7,且值越大碱性越强;中性溶液:pH=7。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的中间部位,颜色变化时马上与标准卡比对,读出液体的pH值。(注意: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也不能直接接触整瓶试剂)先演示后学生动手操作:用pH试纸测试上述ABC三种溶液的pH值。结论:A溶液pH为 ;B溶 液pH为 ;C溶液pH为 。A、B、C三种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问题讨论:酚酞、石蕊与pH试纸在使用和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吗?参考:酚酞和石蕊只能定性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而pH试纸不仅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还能判断酸碱性的强弱;但酚酞与石蕊操作简单,pH试纸操作复杂些。视窗: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意义介绍课外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一定要老师先示范,学生再活动。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可节约时间又能使学生有目标有参考。通过对三种溶液的酸碱性的测试,既学习了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又记忆了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规律。先酚酞和石蕊(定性)测试,再pH试纸(定量)测试,有序巩固、深化。通过3种指示剂的使用及对比讨论,体会事物的两面性,实际使用时可依据需求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通过视窗阅读,拓展思维,体会“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服务于生活”;有利于以后的学习。通过自制指示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加对学习的乐趣与求知的动力。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酸和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酸一定是尝起来很酸的物质 B. 即使是苹果等很甜的水果内也含有酸
C. 碱一定是摸起来有滑腻感 D. 洗衣粉里面不含有碱,因为碱具有腐蚀性2、在一无色溶液中滴入数滴酚酞试液,溶液仍显无色,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溶液是中性的;②溶液不可能是碱性的;③溶液可能是酸性的;④如果在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仍显紫色,结论中正确的是( C )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见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D.通过紫薯汁颜色的变化可以比较白醋与盐酸的酸性强弱4、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仍无色,若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 C ) A.一定显红色 B.一定显蓝色C.可能变为紫色,也可能变为红色 D.一定显无色5、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 A.甲溶液呈酸性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若某溶液使A指示剂呈绿色,则可能使B指示剂呈粉红色 6、在“测试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pH试纸可以准确地测出溶液的酸碱性 B. 试剂和试纸都是都是为了检验酸碱性
C. 实验目的是“学会使用石蕊、酚酞试剂和pH试纸” D. 酚酞试剂不能测试酸性物质 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D ) A. 偏低 B. 偏高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酸碱指示剂有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和广泛pH试纸等,接触不同溶液时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3、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4、广泛pH试纸可用于精准测定、比较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且pH越小酸性越强;中性溶液的 pH等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且pH越大碱性越强。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