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3 17: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戎”字;结合注释,理解“尝”“竞走”“唯”“信然”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冷静推理、不随大流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找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生动。
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冷静推理、不随大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冷静推理、不随大流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李子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预设生:(生:李子)。
师:想摘吗?
预设生:(想)
2、师:看见诱人的果子,大家都想去摘了吃。可是老师觉得好奇怪,你看,这么大一树成熟的李子长在路边,却没有人去摘了吃。这是为什么呢?
3、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一个七岁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戎”。(ppt出示图片)
(1)2张图片“戈”“十”
师明确:戎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乐器,“十”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2)明确笔画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我们一起来书空。
(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四笔斜钩、五笔撇、六笔点)
师在田字格中书写。
5、师:主人公王戎为人谦和豪放,因此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接下来,请同学通过视频一起去看看王戎和他的好朋友们。(视频播放竹林七贤)
(备注:竹林七贤:王戎、阮籍、嵇康、刘伶、山涛、向秀、阮咸。)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多样化朗读课文】
1、师:大家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
(预设生:古文,文言文均可,引导学生说出)
2、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它,读出文言文独特的“味道”。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110页,听老师范读,听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认真听。
3、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并试着用铅笔划分节奏。(配乐读)
4、师范读。生听并用铅笔划分节奏。
5、师:(出示节奏图)。同学们,你们刚才划分的节奏与老师一样吗?
6、师:请同学们按老师划的节奏读一读。
(预设生自由读,师巡视,引导学生标好节奏)
7、师:老师现在也想听听同学们的读书声呢,请同学们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25.王戎不取道旁李起——
10、生齐读课文。
11、师:你瞧!古时候的书本和同学们的书本还不一样呢,书中的文字一般是从右到左竖着写的,读时左手卷轴,右手盘绕。
12、师:你们看穿越时光,看看这样的书本吗?你们想试着读一读吗?(预设:看到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那我们男、女生比赛读一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好。)
13、师:请男生齐读课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起——
14、男生齐读课文。(师预设:男孩子的声音洪亮,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读好了节奏,你们的读书声真悦耳。)
15、全班齐读。
16、师:那接下来我们听听女生组的读书声吧。请女生齐读课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起——
17、女生齐读课文。(师预设:女生的读书声清脆,读得也很棒!)
18、全班齐读。
19、师小结。
师:同学们,要想学好文言文就必须要读好它。请问同学们,我们一共都了几遍?
(6遍)
三、精读课文,聚焦文意
(一)小组交流明诗意
1、师过渡: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会读,明白文言文的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呢?
(预设生:a、借助注释 b、组词理解 c、联系上下文 d、查字典 e、课前查阅资料等)
2、师: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一边朗读课文一边用三角符号标出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对方不懂的地方。现在给全班同学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学习,现在开始。
3、师要一边巡视一边看学生的交流讨论。
(二)小组汇报展示
师过渡: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的学习效果。请愿意分享的小组举手。
【小组汇报】
( 抽4组)
生1: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生2: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生3: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生4:(小伙伴们)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三)精讲课文
师:老师刚才发现小组之间相互之间解决了许多不懂的问题。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吧。
1、第1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PPT出示)
师:注意“尝”,尝指的是?
生:尝,曾经。
师:你是如何准确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生:结合注释2,尝,曾经。
师:“游”字我们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它呢?它的意思是?
生:游玩。
师:所以我们采用的是那种方法理解“游”?
生:组词理解。
师:在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诸”值得我们注意。文中“诸小儿”指的是许多小孩,就像坐在教室的同学们,我们可以说,“诸位”。
师:值得表扬,刚才每组的孩子们都翻译准确。通过借助注释、组词理解等方法准确理解,整句连起来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2、第2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PPT出示)
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2句。在这里,竞走的意思是?
生:竞走,争着跑过去。
师:你瞧!借助注释,让我们一下子掌握“竞走”在文中的意思,争着跑的意思。
师:其实“竞走”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我们一起看一下。(ppt出示)
师:“竞走”现在的含义是:竞赛项目之一,是一种田径运动。走时要求两脚不得同时离地,前脚跟着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ppt出示图片)。 古时在文中的意思是?
生:争着跑过去。
师:注意“唯”,唯指的是?
生:唯,只有。
师:你是如何准确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生:结合注释。
【预设】师:生动的表演,让我们一下子掌握“竞走”,争着跑的意思。小伙伴们争着跑过去干什么呢?
生:摘李子尝一尝味道。
师:对了,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加上前后的动作会让我们表演的内容更完整。
3、第3句:人问之,答曰:“书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PPT出示)
师:同学们,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啊?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生:人问之,答曰:“书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多子指的是?
生:果实多,李子多。
师: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4、第4句:取之,信然。
师过渡:那文中哪句话证实了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生:取之,信然。
师:信然的意思是?
生:信然,的确如此。
师:值得注意的是,谁去摘?
生:小伙伴们。
师:小伙伴们摘下来后,为什么就确实像王戎判断的那样“此必苦李”?
生:尝了尝。
师:所以,这里省略了品尝李子时的情形。
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小伙伴们)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情景演绎,升华情感
师过渡: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演出来。
(一)设计舞台剧本
1、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场舞台剧,化身为导演、演员,合作填写完成舞台剧本《王戎不取道旁李》,并演出来。(温馨提示:关于人员安排:一人为总导演,一人为主人公王戎,剩下两人为与王戎同玩的小伙伴。等会儿老师也会请四人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演。)
2、师:现在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请抓紧时间排练。
3、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舞台剧《王戎不取道旁李》开始讨论设计。
4、师:教师一边巡视一遍指导小组。、
(二)表演舞台剧本
抽4组并分别指导。
【第1组汇报表演】
1、师:同学们讨论越来越激烈,学习气氛浓厚。老师相信每个组都能演好《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舞台剧。
2、师:有没有哪一组愿意分享?请导演读旁白的部分。
3、师抽一组上台汇报。
【第2组汇报表演】
1、师过渡:一场舞台剧,首先我们要能清晰知道人员安排。例如,上舞台后,先要做一个小组内分工介绍。例如:
生1:导演要说:大家好。我是本次舞台剧《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导演(某某)。
生2:大家好,我饰演的角色是王戎。
生3、4:我们饰演的是与王戎玩耍的小伙伴们。
2、师:你瞧!有着这样的表演前的人员介绍,,一下子让我们观众清晰知道了每位同学饰演的角色。
3、师:舞台剧有了开场角色介绍,同学们想一想,表演结束时,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生:致谢,答谢。
师:对了,致谢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第3组汇报表演】
1、师过渡:通常情况下,人物的表演语言、人物的表演动作,人物的面部表情等都蕴含着巨大的信息。
2、师:老师以书上“取之,信然”为例。
【动作指导】
A.师: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是小伙伴们摘下李子,请问摘下李子后,小伙伴们会有什么的反应?
B.师:摘下李子后,小伙伴的动作会是什么?他们会怎么做才知道李子的味道?
C.生:送到嘴巴里尝一尝。
D.师:小伙伴们尝过李子后,李子的味道是什么?
E.生:苦李。
【表情指导】
A.师过渡:道旁的李子可真苦呀!那同学们,你吃到苦的食物时,你的面部表情会是什么样呢?
B.师:请同学们自己模拟吃到苦味的食物,演一演此时的面部表情。
C.生:模拟表演吃“苦”李的面部表情。
【语言指导】
A.师过渡:这么苦的李子,如果你是当时吃李子的小伙伴,你会说什么?
B.生:“李子真苦。”
C.生:“这李子太苦了。”
D.师过渡:是呀,我想当时的小伙伴们,尝过道旁的苦李之后,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李子真苦”的感叹了!
3、师小结。
师:你瞧!仅仅四字,通过我们对故事、对人物的分析,我们完善了人物的表演动作,丰富人物的面部表情,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就这样,把小伙伴尝李场景表演得淋漓尽致。
【第4组汇报表演】
1、师过渡: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场舞台剧演得惟妙惟肖。
2、师:有没有哪一组愿意上台展示?
五、总结课文,人物分析
师过渡:经过情景再现,大家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总结课文【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回答。
生1:王戎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生2: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小孩。
生3:王戎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小孩。
2、师小结:是的,王戎的确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动脑的聪明小孩。
(二)知识链接【王戎观虎故事】
1、师过渡:老师今天还带了关于王戎的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PPT播放王戎观虎的故事)
2、师:讲述王戎观虎古诗。
3、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抽生回答)
预设生1:王戎是一个勇敢的孩子,面对老虎都不惧怕。
预设生2: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已经观察到老虎被拔掉爪牙,并不能对周围群众造成伤害。老虎只不过徒有威风气势罢了。
(三)故事分析,突出人物形象
师小结:
《王戎不取道傍李》、《王戎观虎》赞扬了王戎小小年纪就才智过人,有过人的理智与清晰的思维,幼年就善于观察推理,不仅仅拘泥于表面,不随大流,具有判断力,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不愧被人称之为“神通”。
六、链接《世说新语》
师过渡: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
师: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