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07 18: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计划
单元标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单元问题
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内容问题
归纳小数的性质及大小变化的规律.
单元概述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重
关键词
课程标准(本单元所针对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
数学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请在设定课程标准时,要充分研究国家新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过程(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
预计时间:三个星期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本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共案部分)
课题: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许多问题用小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小数的意义,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三)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二、难点: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64页本单元教学主题图)
教师:图中画的是什么?从你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哪些数?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黑板长时整米数,课桌长时1米多1点,课桌高不足1米。在测量中常常不能得到整数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学生2:这三个正方形中涂色部分可以怎样表示呢?
教师:你会用小数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涂色部分吗?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从左起第1个图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0.7,第2个图是0.01,第3个图是0.45.(2)汇报交流。
教师:不错啊,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再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归纳总结,认识数位顺序表。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已有的经验,(1)介绍什么是小数。(2)介绍什么是数位顺序表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读一读
(1)师生同桌两人合作,每人把这四个小数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2)师:读小数应该注意什么?
2?完成练习第71页至72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4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订正答案。再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道共4组题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火车车厢上的题目,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集体订正,不仅可以让学生顺着开火车,还可以倒着开。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二课时?练习课
设计理念: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许多问题用小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小数的意义,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三)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
二、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具准备: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个组准备一把刻度尺(至少2米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知道练习十四中的第1至第9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读出横线上的数。在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读法。
2,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横线上的数。在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读写法。让学生·说一说读写小数要注意什么?
3,第3题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每位同学量一量对方的身高、臂长及步长。并用小数表示出来。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37、139每一个数位·上的得数个表示什么,同桌合作互相议一议。(2)汇报交流。
教师:不错啊,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再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通过全班交流,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拓展练习
2?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不同小数。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设计理念:结合具体的情景,在比较、归纳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许多问题用小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小数的性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二、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数学书的定价是6元3角,小芳写作6.3元,小雨写作6.30元。他俩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6.3元可以表示6元3角,6.30元也可以表示6元3角,所以他俩都写对了。
教师:从你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6元3角可以写成6.30元呢?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学习小数的性质以后,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例1.
,猜一猜。
先让学生猜一猜0.3和0.30相等吗?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
小组讨论。
师:你能解释识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想法
教师(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2,议一议。
师: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的大小会变吗?为什么?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3分米=0.3米,300毫米=0.300米,3分米=300毫米,所以0.3=0.300.
因此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的大小不不变。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对口令
一个同学说1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说出于他想等但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两个同学轮流进行。
议一议。
“在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判断。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四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理念:结合具体的情景,在比较、归纳活动中。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许多问题用小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栘类推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二、难点:运用知识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在○里填>,<或=
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P73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m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教师: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例1.
教师小组讨论: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独立完成例3三道题。小结比较方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小数比较方法。
P73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2.853 0.809○0.89 3.2○3.200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2,议一议。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谁能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
、思考题。
用1、2、3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五课时 ?练习课
设计理念:练习十五第1题至第9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联习,使学生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小数的意义,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三)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具准备: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个组准备一把刻度尺(至少2米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知道练习十四中的第1至第9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在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数中得0可以去掉或不能去掉的道理。3,第3题
引导学生认识: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这些整数的大小就改变了。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1)3个0.1等于(30)个0.01
等于300个(0.001)。
(2)0.59有59个(0.01).等于(590)个0.001.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一个数在直线上的点的位置愈靠右。这个数就越大。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拓展练习
2?完成练习第8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六课时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大小比较
设计理念: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栘类推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难点: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教具准备:
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1、出示P76例1的4个“10×10×10”正方体图。
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都是把( )平均分成( )份。
都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0份。
(2)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份,即整个正方体。
(3)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 )倍,第3图是第2图的
( )倍,第4图是第3图的( )倍。2○3.200
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2,议一议。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序排列。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七课时 练习课

设计理念: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栘类推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难点:、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
2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2页至第83页的习题

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练习十五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小麦 面粉
100㎏ —— 85㎏
↓缩小100倍 ↓缩小100倍(先左后右)
1㎏ —— ( )㎏
↓扩大1000倍 ↓扩大1000倍(先右后左)
( )㎏ —— 850㎏
2、第9题。
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1、第4、5题。
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独立完成第6、7题。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议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八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设计理念: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2,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三)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1,课件出示一个加油站。
93#汽油3.73元/升,加油12.5升。
2、、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应付多少钱,6.625元。
3、怎样付这笔加油费?说一说理由。
4、可以付46元6角3分,46元6角,还可以付47元。
二、结合计算器,经历求近似数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方法。
2“(1)46.625元保留两位小数,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
小数点后第3位是5,第3位去掉后向第2位进1。
写作:46.625元≈46.63元
(2)46.625元保留一位小数,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
小数点后第2位上是2,去掉第2位、第3位上的数,第1位不变。
写作:46.625元≈46.6元
(3)46.625元保留整数,该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
十分位上是6,把小数部分全部去掉,向个位进1。
写作:46.625元≈47元
2、求近似数,说出过程。(学习P80例1)
引导学生说过程和方法时,要突出保留几位?观察哪一位,这一位上是几?去掉哪些?去掉后是否进1。
3、讨论归纳: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生自学例2。
先独立完成并议一议:1.40与1.4这近似数有什么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九课时 练习课
设计理念:1、、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
2、能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2,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三)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1、课件出示我们的大兴安林等多处森林与世界辽阔的地域,并揭示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为158800K㎡,世界陆地面积为149500000K㎡。
2、把158800K㎡改写成以“万K㎡”作单位的
3、再保留一位小数。再把149500000K㎡改写成以“亿K㎡”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3、学生先独立做,再在全班交流,并归纳小结整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与步骤。
(1)先确定整数小数点的位置;
二、2)判断原数缩小的倍数;
(3)确定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
注意:这种改写只是改变数的计算单位,而不改变数的大小,得到的应该是准确数。
(、指导练习。
(1)第五题,理解最接近表示什么意思。
(2)第6题,引导把“亿元”改写成“亿万元”,实际上是原数缩小了10000倍。
(3)思考题:师引导理解:“最大”的要千分位“四舍”,即3.404;最小的要从“五入”方面思考,千分位为5,百分位为9,十分位为3,即3.395。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十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
设计理念: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2、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3、能按要求正确互化整数与小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2、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栘类推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二、难点:、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可能有的同学说的是1m37㎝,有的说
1.37m,还有的说137㎝。那么怎样把1m37㎝和137㎝都化成用m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互化。
:探索新知
归纳方法 这3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相互换算吗?
2、分小组讨论探索这3个数换算的方法。
指名在全班交流。
师强调 在换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进率;二是扩大或缩小100倍。
并板书: 100㎝与37㎝
缩小100倍

137㎝ = 1.37m = 1m37㎝
扩大100倍 1m与0.37m
4、生在小组里探讨互化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小结互化方法。应注意什么?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

设计理念: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2、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3、能按要求正确互化整数与小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2、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迁栘类推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二、难点:、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练习十七第4——10题。
板书课题:互化。
:探索新知
归纳方法 、复习。
(1)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该用什么什么方法计算?就是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2)如果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该用什么什么方法计算?那么小数点该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2、完成P86第4题。
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师强调 在换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进率;二是扩大或缩小100倍。
提醒学生注意
、第7题。
h㎡与㎡之间的进率是10000。还要看清问题里的单位是㎏,二不是g,还得把5.4g扩大10000倍得54000g后再换算成54㎏、第9题。
引导学生多向思考。
(1)可以先求出一块砖的面积,再求出这面墙有多少块砖,最后求出这面墙的面积。
(2)还可以先求出这面墙的长是多少,再求出这面墙的宽是多少,最后求出这面墙的面积。
师指名生说说这道题是怎样想的,它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第10题。
提示学生:㎡与c㎡之间的互化,中间涉及d㎡,要换算两步。
3,
小结互化方法。应注意什么?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
2、熟练掌握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
3、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情感目标:熟练掌握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二、难点: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2、让学生分小组结合看书,想一想,议一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整理一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将学习内容清楚、明确的反映出来。
3、分组交流汇报并展示本组的整理内容。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 小 小移数 求的 生
数 数 数动大 一近 活
的 的 点引小 个似 中
意 性 位起的 小数 的
义 质 置小变 数 小
化 数
5、本节课主要复习小数的意义。:
、完成第1题,并指名说出每个小数表示的意义。
并抽生说一说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
2、做第2题,生先看懂此题图。
师问:0——0.1中间平均分成了几格?每一格该怎样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然后学生在书上标出0.05、0.16、0.24这几个数,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补充:1)一个三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十分位上是4,千分位是8,其余数位上没有,这个小数是( )。
(2)一个两位小数的十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个数位上都为0,这个小数是( )。
4、完成第11题。
提示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才不会遗漏。
教师:
教师:
教师: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1)介绍什么是小数。(2)介绍什么是数位顺序表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读一读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88第3、4题,练习十八第3、5、9题
、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
2、熟练掌握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
3、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
(三)情感目标:熟练掌握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二、难点: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师问: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指名说一说。
议一议。(P88第3题)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怎样?
内2)移动5.07的小数点位置,小数的大小会有怎样的变化?
师:在什么情况下小数的大小不变?在什么情况下,小数的大小要变?怎样变?
指名汇报。
判断。(P90第9题)
生先独立判断,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特别要让学生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6、比较小数的大小。
(1)P88第4题。生独立完成。
(2)P89第5题。
先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能直接比出大小吗?做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一是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
二是要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师学生回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完成P88第3题。
讨论书上的两个问题。
完成第9题。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比较小数的大小。
完成P88第4题和P89第5题,并说说做这类:
教师: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1)介绍什么是小数。(2)介绍什么是数位顺序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十四课时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名数互化的问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意义
情感目标:熟练掌握小数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二、难点: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指名回答,师板书:用“四舍五入”法
2、复习名数之间的换算方法。
实际上就是要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换算。
3、完成P88第5题。
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师: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上的数?
精确到百分位,又应该看哪一位上的数?
如果精确到千分位,应该看哪一位上的数?
二、练习巩固
1、做P89第4题。
生直接填在书上。
2、完成第7题。
先直接做在书上,再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第8题。
提示:让学生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弄清把“万人”改写成“亿人”是扩大多少倍,用什么方法计算,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同理把“万公顷”改写成“亿公顷”呢?
4、第6题。
先让学生讨论(2)、(3)题的解题思路。
(2)题,单位不统一,首先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再计算。
(3)题,就是想280个4m是多少。
5、第10题。
注意信息里的单位与问题的单位是否统一,不统一应怎么办?
三、反思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设计理念:结合具体的情景,在比较、归纳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许多问题用小数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小数的性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二、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教具:1页的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数学书的定价是6元3角,小芳写作6.3元,小雨写作6.30元。他俩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6.3元可以表示6元3角,6.30元也可以表示6元3角,所以他俩都写对了。
教师:从你的仔细观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6元3角可以写成6.30元呢?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学习小数的性质以后,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例1.
,猜一猜。
先让学生猜一猜0.3和0.30相等吗?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
小组讨论。
师:你能解释识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想法
教师(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2,议一议。
师: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的大小会变吗?为什么?
3?归纳小结,得出方法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3分米=0.3米,300毫米=0.300米,3分米=300毫米,所以0.3=0.300.
因此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的大小不不变。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1?对口令
一个同学说1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说出于他想等但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两个同学轮流进行。
议一议。
“在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判断。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
(共案部分)
课题:第十四课时
综合应用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情况。
3、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情况。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难点: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情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教师:分组确定调查内容
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确定调查内容。
1大组调查库区内污染情况;
2大组调查退耕还林情况;
3大组调查气候情况;
4大组调查库区内动、植物种类及生长情况。
二、迁移类比,探究新知
怎样调查
1、各组讨论该怎样去调查,获得有关的信息。
2、讨论得出调查参考途径:
三峡网站、环保网站;有关三峡的书和报刊。
方式:查阅文献、走访专家等。
收集材料 分析研究
1、各个小组把收集的资料汇总。
2、分析这些资料,研究和认识这些资料。
老师要注重指导。
让学生们列举出多个数据,可以涉及整数、小数知识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动物、植物、环保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还可以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等,尽可能把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得更充分。
如:某年三峡库区排放污水的吨数,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料,库区的平均降水,平均气温,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动、植物种数,现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几座等情况。
成果展示
1、各组展示收集的文字、图片、照片、表格等。
2、老师进行此次综合调查活动总结,并给予同学们充分的肯定。
四、反思总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告诉小伙伴什么吗?
(个案部分)
备课人:
授课日期:
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
教法改进:
重点难点:
知识拓展: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