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田忌赛马》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四制五年级下册
【单元主题】
思维的火花
【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解析】
《田忌赛马》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从而使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赏识、脚力”等 8个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思维的认识。
3.情感目标: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先分析问题,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伊始,我们来看这一组名言,找同学们读一读。【课件出示:
1、思则睿,睿作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组名言强调的是什么的重要性?
学生:这组名言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教师:是啊,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国赛马场,去感受思维的较量。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与思考有关的名言,让同学们了解思考的重要,再从思考顺势导入新课,了解两千多年前的齐国赛马场古人思维的较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学生:课文主要写了齐威王、田忌和孙膑。
教师:你找的真仔细呀,下面看老师来写一写他们的名字。
【板书:孙膑、田忌、齐威王】
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比赛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一圈文中的生字、新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教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生字: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引荐】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响亮,那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了解吗?谁来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
学生:“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教师:那在课文的这句话中,胸有成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学生:孙膑非常有信心有计划可以帮助田忌赢得比赛。
教师:这句话啊其实简单交代了故事的起因,那么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结合这些关键词来说一说。
【课件:赏识胸有成竹出谋划策赢引荐】
学生: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有一天孙膑胸有成竹地给田忌出谋划策,说他能给田忌赢得比赛,后来田忌真的赢得了比赛,田忌就像齐威王引荐孙膑,孙膑成为了齐威王的军师。
教师总结:你说的很全面,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有助于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再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文讲述的主要事件及其结果。本课词语多是成语,所以在读熟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成语的意思。再通过“胸有成竹”引入其所在的句子,顺势引入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后边还会重点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所以这里只需要借助关键词大体讲讲课文内容即可。
(三)精读课文,了解比赛经过,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教师:刚才我们说到孙膑胸有成竹地给田忌出谋划策,孙膑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丛文中找一找原因,把你找到的句子用“------”画下来。
学生: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孙膑发现大家的马脚力差不多,所以才会想出这个计谋,才会胸有成竹。教师:原来孙膑在赛前观察发现,大家的马都可以分成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而且脚力相差不多,所以孙膑才会胸有成竹地给田忌出谋划策。
【板书: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
教师:那么他的计谋在赛场上表现如何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比赛现场一探究竟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比赛现场的段落,圈出田忌的神情变化。
学生:我找到了第 11.12.13.14段。我圈出了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了这些词语。
教师:同学们,第一场比赛田忌明明输了,可是为什么还不动声色呢?第二次比赛田忌赢了一场,为什么还只是微微一笑呢?
学生:因为田忌很信任孙膑,他相信孙膑给他出的计谋一定可以赢,所以他不着急,输了一场还能做到不动声色。而比赛是三局两胜,所以赢了第二场也不能太得意,因为还有第三场。
教师:你读出了孙膑对田忌的信任,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个句
子。
【指生读】
教师:让我们一起用心朗读,读出田忌的神情变化,读出赛事的精彩。
【生齐读】教师:在反复的品读中,你们读懂了孙膑的安排吗?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老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连。
【学生连线】
教师:其他同学看一看,你们也是这样连的吗?第一场的时候,田忌用他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田忌用他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三场田忌用他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
教师:同学们,精彩的赛事总是那么吸引人,此时此刻假如你在比赛现场,你会怎样解说这场比赛呢?要求说清楚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说出人物的表现和反应,再现比赛的紧张,同学们可以现在小组内试一试,然后用我们的评价表进行评选,待会老师要请一位六星解说员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赛事解说。
学生:欢迎大家来到上坊小学体育频道,今天我们要解说的节目是赛马,比赛选手有齐威王和田忌两位选手,他们可都是赛马中的黑马。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谁能厉害呢?第一场,田忌派出了他的下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这样的阵势,田忌到底在想什么呀,田忌不是输定了吗?果不其然,一上场,齐威王就把田忌甩在了后头,一下子就完成了比赛。第二场比赛,田忌用上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终于把上等马派出来了,上等马一个跨越跳过了栏杆,而中等马被栏杆绊住了,上等马直接越过了栏杆冲向了终点,第二场比赛田忌赢了!现在比赛结果是一比一。那么这场比赛到底谁能赢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三场比赛,田忌保留了一匹中等马,中等马比下等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果然是田忌家里养了十五年的汗血宝马呀,田忌的下等马却不小心摔进了河,再也起不来了。比赛终于结束了,田忌三局两胜,恭喜他!
教师:老师来请一位小老师点评一下,你想给他几颗星,为什么呢?
学生:我想给他六颗星,因为他说得很精彩很生动,也说清楚了比赛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加练习,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精彩地进行赛事解说。
【设计意图】通过关注田忌的神情变化来了解比赛的经过,了解之后接着完成课后第二题“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再用解说的形式,结合课件图片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品读课文,再现思维
教师:精彩的赛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孙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呢?
学生:因为他在赛前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看了好几场比赛后才决定这样设计的,他先设计第一场比赛输掉,然后其他两场比赛胜利,这样就可以三局两胜。
教师:是啊,他抓住了三局两胜的规则,不用换马,只换马的顺序,就让田忌在最后的比赛中能够必胜,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啊,都源于孙膑他的认真观察,冷静分析。
【板书:认真观察、善于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孙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来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达成单元语文学习要素。
(五)课外拓展,再现孙膑奇招制胜
教师:这篇课文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写,里边还有很多像这样充满智慧的故事,比如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请同学们默读故事《围魏救赵》,边读边画出孙膑是如何巧妙设计救助赵国的句子,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将孙膑的想法在作业单上写一写。
教师:面对赵国的求救,孙膑想出了怎样的妙计呢?学生:齐国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
教师:孙膑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同时,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教师:原来孙膑是制造声势佯攻魏国,设下埋伏击败魏国,从而围魏救赵,真是妙计啊!同学们,无论是我们刚刚学过的田忌赛马,还是围魏救赵,这两个故事都闪现着古人思维的火花,联系我们的生活,通过这两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吗?
学生:我们也要像孙膑学习认真观察和思考,用智慧解决困难。
教师:是啊,无论是田忌赛马还是围魏救赵,这都是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结果,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向孙膑一样认真观察,善于分析,遇到问题时换一个角度突破,用智慧开启你们的成功之门。
教师:其实啊,围魏救赵这个故事也被收录在《三十六计》这本书中,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像这样运用谋略的故事,比如无中生有、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读一读,相信同学们在课下的阅读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拓展一篇《围魏救赵》,设计两个问题:孙膑是如何设计救助赵国的?孙膑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两个问题来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再通过这两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获得生活的启示,学习古人的智慧。
推荐阅读《三十六计》,阅读更多充满谋略的故事,推测思维过程,将课上所学迁移运用到课下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朗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并利用课件、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的与学生学习了《田忌赛马》。我觉得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完成度很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在授课中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课堂跟进式评价及时,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紧密而有效。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体会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幸福感。现梳理总结如下: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课的设计中,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同学们用播报的形式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同时,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以发展思维。
2.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重在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在学习这一重难点时,拓展《围魏救赵》和《三十六计》,让同学们了解历史上更多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充分了解古人的智慧,为中华优秀文化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3.不足与改进1)识字教学简单化。因为课文只有两个生字,且都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笔画,所以忽略了写字教学。2)朗读指导不到位。课文中朗读教学比较少,也没有渲染情景引导同学们反复朗读体会。3)在学生解说田忌赛马环节,有个别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展示的学生数量也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