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建造“过山车”时,以下哪组材料是实验都需要的( )。
A.吸管和剪刀 B.橡皮泥和雨量器 C.温度计和卷尺
2.蚕从幼虫变成蛹,颜色方面的变化是( )。
A.由白色变红色 B.由白色变黄褐色 C.都是白色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 )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运动。
A.小竹排 B.青山 C.流水
4.下列动物中是昆虫的是( )。
A.蚂蚁和蝴蝶 B.蚂蚁和蜂鸟 C.蝴蝶和蝙蝠
5.下列属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之处的有( )。
A.都是球体 B.都是红色的 C.实际大小相同
6.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 乘客 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 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7.蚕的一生蜕皮的次数总共有( )。
A.4次 B.5次 C.6次
8.以下方法中不可以让斜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更远的是( )。
A.斜面角度变的更小 B.放到斜面最顶端 C.将物体做的更圆
二.填空题(共8题,共38分)
1.百米赛跑时,运动员整体是( )运动,手臂和腿是( )运动。
2.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时,要先确定( ),再描述物体的( )和( )。
3.汽车雨刷器的运动形式是( )。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琴弦的运动形式是( )。在地上飞速旋转的陀螺,它的运动形式既包括( ),又包括( )。
4.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 ),但由于两对翅( ),已失去( )能力。
5.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 )来比较快慢。
6.下图中所列的月相分别是某位同学在某月所看到的。
上面五张月相图中按农历初一到三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填月相的编号)。
7.组装“过山车”轨道时,我们应先从( )开始组装,沿着设计的轨道路线,搭建到“过山车”的( ),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因为材料不足而导致不能完成“过山车”的情况,又能提高效率。[填“起点”或“终点”]
8.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 )和(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 ) 。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
1.从定州发往北京的火车中,到达时间最早的一定是速度最快的。( )
2.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
3.刚从蚕茧钻出来的蚕蛾飞得很快。( )
4.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一致的。( )
5.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它的每个部位的运动方式都是一样的。( )
6.把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有可能不动。( )
7.要给蚕盒加盖,不然蚕蛾会飞出来。( )
8.如果将斜面的一端抬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不变。(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
1.将下列动物和其相应的繁殖方式用线连起来。
产卵繁殖的动物 直接生小动物的动物
2.连线题。
蚂蚁卵 龟卵 蛙卵 鱼卵
五.简答题(共5题,共29分)
1.先往一个大的塑料盆中装2厘米厚的沙子。再从2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再把沙子弄平,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
你认为从多少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
2.毛主席说: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请你介绍一下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4.我们都设计和搭建了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在制作“过山车”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请你写出三点。
5.你知道影响蚕生命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吗?
六.材料题(共2题,共14分)
1.小猪搬南瓜
猪妈妈要到菜地里采摘南瓜。小猪噜噜拍拍胸脯说:“妈妈,我是小小 男子汉,我来帮你。”
小猪噜噜来到菜地,摘了个最大的南瓜。他用双手搂着南瓜,想抱起 来放在肩上扛回家。“哎呀,真重呀!”噜噜试着抱了几次都没有抱起来。 噜噜试着用两只手推,但只推动了一点点,还累得直冒汗。
噜噜直起身来,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想着办法。突然,他看到猴 妹妹手上的小风车转得正欢。“有办法了!”小猪噜噜使了使劲,把南瓜侧立 起来,咕噜噜、咕噜噜地向前滚,一直把南瓜滚回了家里。
猪妈妈知道了,直夸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娃娃!
1.小猪噜噜用( )的方法把南瓜送到了家。
A.平移 B.转动 C.滚动
2.下列物体的运动形式与猴妹妹的小风车一样的是( )。
A.窗户 B.指针 C.注射器
2.丝绸之路起始于我国西汉时期,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古代的丝绸是用蚕丝织造,随着科技的进步,纺织品原料不断扩展,凡是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其中,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被特别称为“真丝绸”。
1.蚕丝是我国古代文明产物之一,它来自于( )。
A.蚕蛹 B.蚕茧 C.小蚕的外衣
2.以下关于蚕丝的获取,说法正确的是( )。
A.蚕丝获取时需要用到剪刀
B.小蚕在吐丝前不吃不喝
C.每个小蚕能为我们提供好多根蚕丝
3.以下关于丝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的丝绸就是指蚕丝织造的纺织品
B.现代的丝绸指的是由纯桑蚕丝所织造的纺织品
C.凡采用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之称为“真丝绸”
七.综合题(共3题,共27分)
1.说一说下图中A车和B车的运动形式。
2.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斜面坡度与物体运动情况的关系,某实验小组使几种物体分别从斜面上滑下,如图所示。
1.下面是记录员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该实验小组将小六棱柱和小圆柱体的部分实验结果记录颠倒了,请问你认为是哪一组?为什么?
实验记录表
2.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关系?
3.根据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小明和小刚各有一辆玩具小车,他们想比较哪辆小车开得快,于是准备了一个秒表、一条跑道(每小段长 5厘米)。
1.小车在跑道上运动时,轮子在( )。
A.滑动 B.转动 C.滚动
2.小车开到位置②时,下列对它的位置的描述,最合适的是( )。
A.小车在位置①的西边 B.小车在位置①的东边8厘米处 C.小车在位置①的东边40厘米处
3.从位置②到位置③的过程中,小车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直线运动 B.斜线运动 C.曲线运动
4.他们让两辆小车都从位置①开到位置③,用秒表计时, 看哪辆小车所需的时间短。这种方法是( )。
A.相同距离比时间 B.相同时间比距离 C.不同距离比时间
5.如果有两组同样的跑道,让两辆小车同时从起点开始运动,比较快慢,下列方法最简便的是( )。
A.直接看哪辆小车先跑完全程
B.用秒表分别测出每辆小车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再进行比较
C.让两辆小车都运动 10 秒,量出运动的距离,再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A
6.C
7.C
8.A
二.填空题
1.直线;曲线
2.参照物;方位;距离
3.摆动;振动;旋转;移动
4.鳞片;退化;飞行
5.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
6.CEABD
7.终点;起点
8.温度;湿度;空气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连线题
1.如下:
2.如下:
五.简答题
1.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
2.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8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3.卵壳具有保护的作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具有保护、提供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4.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和材料进行制作;注意轨道之间的连接,使小球不会脱轨;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合理即可)
5.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六.材料题
1.C;B
2.B;B;A
七.综合题
1.A车做的是直线运动,B车做的是曲线运动。
2.1.斜面高度为6个木块那一组,应该把小六棱柱的2s和小圆柱体的7s对调。
为坡度较小时小六棱柱在斜面上是滑动小圆柱体在斜面上是滚动的,斜面相同,滚动比滑动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短。
2.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当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时运动情况是滚动;当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不变地移动时运动情况是滑动。
3.①同一物体,在长度相同、坡度不同的斜面上运动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
②不同物体,在相同斜面上运动时,滚动的物体比滑动的物体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短。
3.C;C;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