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我们在地球仪上能找到的水域有( )。
①河流 ②湖泊 ③平原 ④山脉 ⑤海洋 ⑥水库 ⑦沙漠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 C.①②④⑥
2.关于动物的生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周期长短不同 B.动物幼年和成年的长相都比较相似 C.昆虫都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下列不是蚕卵孵化所需要的条件的是( )。
A.适宜的温度 B.空气不流通的孵化场所 C.适宜的湿度
4.观察蚕蛾的触角,它的形状( )。
A.像细棒 B.像羽毛 C.像鞭子
5.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
B.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
C.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
6.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7.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我们称之为太阳黑子的原因是( )。
A.它本身是黑色的
B.黑子本身并不黑,它的温度比周围要低一、二千摄氏度
C.黑子本身并不黑,它的温度比周围要高一、二千摄氏度
8.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大多数要经历( )龄。
A.5 B.4 C.1
二.填空题(共8题,共50分)
1.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 )、( )、( )、( )、( )、( )、( )、( )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2.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 ),从茧里出来的( )是蚕的成虫,在其幼虫和成虫之间的这个阶段叫( )。
3.( )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是空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4.蚕的一生要经历:( )、( )、( )、( )四种不同形态的变化。
5.太阳和月球的大小,看上去( )。但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 )得多。
6.蚕蛾在交配、产卵后就会( ),它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
7.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或( )。
8.刚孵出来的蚁蚕,就能本能地找( )吃。它们需要大量地进食,经历( )次蜕皮后,开始( )结茧变成蛹,出茧后成为蚕蛾。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
1.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
2.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雌蚕蛾刚产下的卵是褐色的。( )
3.赛跑时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员运动的速度越快。( )
4.蚕蛹和蚕一样都长有胸足、腹足和尾足。( )
5.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
6.蜈蚣也有头胸腹,所以蜈蚣是昆虫。( )
7.在剪开的茧里,只有一只蛹,没有发现别的东西。( )
8.当蚕蜕了4次皮后,就开始吐丝了。(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
1.下面这些缓慢运动的物体,你能正确选择方法来判断它们的生长或运动?
指甲的生长
水位的上升 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月亮的移动 利用周围物体来判断
小苗的生长
2.连线题。
圆筒形,身体有环节 卵 爬行
纺锥形,棕色 蚕 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会动
头有触角,胸有翅膀和足 蛹 不会飞,能振动双翅
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 成虫 不会动
五.简答题(共5题,共28分)
1.夜晚,怎样利用手电筒在卧室天花板上看到鸭头形状的影子?
2.小娟早晨7时从家去学校,她是迎着太阳走的,下午4时从学校回家,她还要迎着太阳走,学校在小娟家的什么方向?为什么?
3.蚕蛾是昆虫吗?为什么?
4.蝴蝶的一生经历哪几个发育阶段?
5.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六.材料题(共2题,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鲁班上山的时候,无意中抓了一下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有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捉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细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细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和徒弟们立即下山,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细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验。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拉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鲁班根据叶子两边的( )和蝗虫( )的结构特点,引发思考,他决定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 )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明了锯。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手抓子弹”的奥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在蠕动着,他抓来一看,令他大吃一惊,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在这段文字中,飞行员可以“手抓子弹”的原因是( )和( )
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七.综合题(共3题,共22分)
1.排序题。
小金拍了一些月相图,照片洗出来后,他想贴在月相板上,但是照片弄乱了,请你帮他把上、下半月的照片选出来,并按要求排列。(用字母表示)
(1)上半月的月相依次是( )。
(2)下半月的月相依次是( )。
2.在家里,瑞泽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姐姐表演手影(如图):
1.瑞泽的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是充当( )的作用。
A.光源 B.遮挡物 C.呈现影子的屏
2.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
A.立竿见影 B.形影不离 C.湖光倒影
3.请你说出两种使墙上的手影变大的方法。
3.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车站1500米的地方,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B
5.B
6.B
7.B
8.a
二.填空题
1.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幼虫;蚕蛾;蛹期
3.游泳;飞行
4.卵;幼虫;蚕蛹;蚕蛾
5.差不多;远
6.死亡
7.滚动;滑动
8.桑叶;4;吐丝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连线题
1.如下:
2.如下:
五.简答题
1.手电筒朝向天花板,在手电筒上方用手做出鸭头的形状,影子就能投在天花板上,人们就能看到鸭头形状的影子。
2.学校在小娟家的东方。因为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早上7时小娟上学迎着太阳走说明学校在小姆家的东方;下午4时小娟从学校回家此时太阳在西方,所以小娟还要迎着太阳走。
3.蚕蛾是昆虫。因为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蚕蛾的一生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符合完全变态昆虫的特征。
4.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5.动物的共同特征:会运动,吃食物,有嘴,需要空气,会生长,需要呼吸等。
六.材料题
1.小细齿;牙齿;细齿
2.子弹;飞行员
七.综合题
1.EABG;DFCH
2.B;C;方法一:将手向光源方向移动。方法二:将光源向手的方向移动。
3.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