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中国传统山水画
第三课 象外之境
分离三百载 《富春山居图》2011年完成合璧首展
2011年6月1日 07:59:37 来源: 杭州网 记者 李如艳
画合人圆的期盼一直都在
从杭州到台北,直飞只需90分钟。而《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的重聚之路,却走了361年。这300多年来,两幅画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借着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合璧展览,人们终于见证到,这两个故事原来是一个故事。
壹 公司文化简介
请输入你的标题
请输入你的标题
请输入你的标题
大家对比一下:<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真实的世界吗?
富春江,浙江省中部河流。全长110公里,流贯浙江桐庐、富阳两县区。
此段为《剩山图卷》
另一段为《无用师卷》
这幅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为何能让许多人为之倾倒?被大家公认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其背后有多少值得我们后辈玩味的地方?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的山水画究竟有何审美上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油画有何异同?
法国巴比松小镇
0
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月1日,观众在参观通过多媒体技术“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当日,“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系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清初被焚为两断,分别称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这件书画珍品360年后首次“合璧”展出成为两岸关注热点。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0
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月1日,观众在参观通过多媒体技术“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当日,“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系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清初被焚为两断,分别称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这件书画珍品360年后首次“合璧”展出成为两岸关注热点。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公司文化简介
公司产品运营
范宽笔下的山水更多的描绘的是其家乡附近的西岳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的说法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叁
一:妙夺造化
要想参透玄机,我们需要先从表面的技法层面了解山水画的简洁的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
萌芽稚拙阶段,仅仅是人物画的陪衬,比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第二阶段:
初步成为独立的山水画科,比如:隋代展之虔的《游春图》
唐末,山水画的独特技法---皴法初步形成。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丰富,从单纯的线条勾勒敷色,发展到根据对象的质地、纹理、向背等情况进行皴擦。北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左侧为关仝作品,右侧为董源作品局部
北宋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条件下,画家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追求细节的写实手法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绘画技巧急速提高,山水画空前繁盛。李成、范宽为代表。
左侧为李成作品《青栾萧寺图》
右侧为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
南宋的马远、夏圭开创了边角构图,人称马一角、夏半边。
元代社会结构比较特殊,汉人处于社会底层,文人隐逸于山水之间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山水画成立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重要的“元四家”,
重笔墨,尚意趣成为元代山水画的主流。
右侧为吴镇作品
元代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再没有大的波澜,在宋明理学的观念背景下,其描绘江南山水风景与文人生活为主,注重笔墨情趣、诗书画的结合,抒发宁静高雅的文人情怀。今天不做详叙。
妙夺造化
【】宋代画家们智慧地开创了多种表现山石质感的皴法以及发明了表现杂乱的树叶的多种手法
范宽笔下的雨点皴法
你能画出你所看到的泰山、恒山吗?
王蒙 《青卞隐居图》
。
,
点击输入标题
技法层面 运笔、用墨
披麻皴画法演示
在
输入您的标题
输入您的标题
。
各种各样的皴法称谓实际是怎么命名的?
壹
贰
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
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大自然树木的时候,你如何下手?
动动你的巧手,与古人一比高低如何
动动你的巧手,与古人一决雌雄
。
元代黄公望笔下的富春江山山水水到底想表达什么?
山水以形媚道?如何理解?
以上这些成熟于北宋的名目繁多的皴法或树法其实想表达什么?
山水情怀
二:山水情怀
当黄公望做官无望、做小吏蒙冤入狱,晚年隐居富春江一带,“望秋云,神飞杨。临春风,思浩荡”自然山水是否成为他的精神的故乡?“畅神”的乐园?
作为传统的中国文人,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需求。若不能实现仕途理想,兼济天下,他们 便退隐山林,以求独善其身。因此山水画常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界。
形式层面:线条、色彩、留白
运笔、用墨的不同技巧,能产生丰富多变的线条与色彩。不同的线条与色彩又有不同的形状与质感。比如:古拙之感、雄浑之感或秀润质感等等。
三:因心造境 什么是山水画的灵魂?倪瓒画风疏简放逸,画面中大量的留白,用墨清新淡雅、用笔苍茫老辣似嫰实苍。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房市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山水画的创作就是通过笔墨,将实境转化为虚境的艺术活动。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是利用绢、纸的本色,不着一笔。《青卞隐居图》与《六君子图》在留白上有何不同?各自起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山水画的“移情”作用。
《溪山行旅图》与《踏歌图》分别表达 了什么意境?
归纳:
山水画是实境与虚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统一。对于山水画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察者的人生经验与文化修养。
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的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质。
欣赏山水画意境与个人人生经验、文化修养相关联,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自我丰富、自我提高。
学习评价:
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能否说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能否从构图、笔墨等方面谈黄公望此画的创作特点?
能否根据他的人生经历,谈谈文人画怎样借山水创作抒发内心的情怀。
在谈论时能否理解本课 的学习内容?并积极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课后学习: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旷世杰作,与《富春山居图》对读,二者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作背景等方面有何异同?
感谢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