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科学第二章检测卷
2022.08
温馨提示:
1. 全卷分为卷Ⅰ和卷Ⅱ,共32小题,总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涉及到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这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长征五号系列新一级运载火箭发动机“液发77”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并且非常环保,因为其燃料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在物质分类上,水属于 ( ▲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4)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4.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下图是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四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3:3
5.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6.如图所示,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 ▲ )
A.颜色 B.熔点
C.金属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7.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对该反应过程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溶质为、和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第7题图 第8题图
8.我国科学家发现千金藤素能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它的化学式为C37H38N2O6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含有氮分子 B.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是一种无机物 D.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38
9.取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发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反应中无明显现象 B.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D.反应说明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10.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喷灯移至CuO处加热,最终CuO变为紫红色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B.反应过程中,CuO变为Cu
C.反应过程中,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
11.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第10题图 第13题图
12.将锌粉持续加入100g含有和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 )
A B C D
13.小敏称取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
A.铁和铜都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7:8
B.铁和铜都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
C.铁有剩余,铜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6:15
D.铜有剩余,铁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4
14.“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15.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 )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16.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 )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酸性溶液pH小于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卷 Ⅰ
二、填空题(本题共5题,每空2分,满分34分)
17.《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
(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 ▲ 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2)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 ▲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8.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它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为了兑现“绿色办奥”庄严承诺,北京人民和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北京首钢是以燃烧大量化石燃料进行工业生产的,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进行了整体搬迁,目的是减少 ▲ 排放。
(2)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 ▲ 等,而不利影响有 ▲ (任写一点)。
(3)“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二大重要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质量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 ▲ 。
19.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生素C由 ▲ 种元素组成。
(2)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 。
(3)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 气体。
20.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一般会引起溶液密度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决定设计实验来验证铜块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密度变化情况。如图1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一银块 A,烧杯中盛有硝酸银溶液B,杯底放入一铜块C(实验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请回答:
(1)写出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该实验设计原理是:当溶液密度发生变化时, ▲ 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3)小组同学将反应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描绘成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填字母编号)。
(4)小科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可以简化,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直接挂一铜块C,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B的烧杯中(如图1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的示数变化就可知道溶液的密度变化。你认为小科的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2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 ▲ 。
(2)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6题,每空2分,满分34分)
22.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1)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 ▲ 。
(2)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
(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它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A. B.C. D.
①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 。
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 ▲ (填字母)。
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 。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23.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2的甲、乙两幅曲线图。
【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第23题图
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 。
(2)图2甲、乙曲线图中,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 ▲ 。
24.小丽和小科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丽加入少量镁条,而小科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完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不溶解 假设1 (1)
实验二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 固体溶解 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2)
[评价交流]小丽认为该灰白色固体平定是碱式氯化镁。小科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其理由是 (3) 。
[继续探究]…
2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 。
(2)有同学指出,实验开始时,应该先打开弹簧夹b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 。
(3)实验结束时,应先打开a通入氮气,再关闭b,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 ▲ 。
26.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2O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资料:a.氧化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b.氯化钙固体可以吸收水分。
(1)装置B中应放的试剂为 ▲ 。
(2)E装置的作用是 ▲ 。
(3)已知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5.2g,完全反应后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7g(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 ▲ g。
2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Cl、CuCl2、、Ca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
(2)原固体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 。
四、分析解答题(本题共5题,28题4分,30题6分,29、32、33题每题8分,31题10分,满分44分)
28.如图所示,在细木棒AB的两端分别悬挂两个相同的小铁环,把细线系在木棒的中点O,并悬挂起来,使之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铁环同时分别浸没到密度相等的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可现察到什么现象 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9.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甲装置中瓶内盛放的试剂是 ▲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 (填化学式),同时乙装置中固体粉末变 ▲ 色。
(3)丙处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作用是 ▲ 。
30.实验室可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 CO,然后用 CO 还原 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
(1)A装置中草酸(H2C2O4)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H2O和另一种氧化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为达到实验目的,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A ▲ 。(用大写字母依次表示)
(3)该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给出改进措施 ▲ 。
31.某同学为探究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请分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2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1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0.2 0.2 X
(1)表中X= ▲ ;
(2)第 ▲ 次实验中,稀硫酸过量;
(3)求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4)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2.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先将样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黄铜属于 ▲ (填“金属材料”或“有机材料”)。
(2)样品中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3.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用铁碳合金制作的校徽中单质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他们将几枚新校徽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四组同学各取6.0克粉末样品于烧杯中,再加入不同质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本进行称量。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 样品质量(g) 加入稀硫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1 6.0 20.0 3.2
2 6.0 30.0 1.8
3 6.0 40.0 0.4
4 6.0 50.0 0.4
(1)校徽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同一枚校徽在生锈前后,完全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如何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科学第二章检测卷(答题卡)
2022.06
班级 姓名
考场/座位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应先将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安题号用2B铅笔填土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记清晰。作图师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A][B][C][D] 6.[A][B][C][D] 11.[A][B][C][D] 2.[A][B][C][D] 7.[A][B][C][D] 12.[A][B][C][D] 3.[A][B][C][D] 8.[A][B][C][D] 13.[A][B][C][D] 4.[A][B][C][D] 9.[A][B][C][D] 14.[A][B][C][D] 5.[A][B][C][D] 10.[A][B][C][D] 15.[A][B][C][D]
卷 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5题,每空2分,满分34分)
17.(1) (2)
18.(1) (2)正面影响: 不利影响: (3) (4)
19.(1) (2) (3)
20.(1) (2) (3) (4)
21.(1) (2)
三、探究题(本题共6题,每空2分,满分34分)
22.(1) (2)① ② ③
23.(1) (2)
24.(1) (2) (3)
25.(1) (2) (3)
26.(1) (2) (3)
27.(1) (2)
四、分析解答题(本题共5题,28题4分,30题6分,29、32、33题每题8分,31题10分,满分44分)
28.
29.(1) (2) (3)
30.(1) (2) (3)
31.(1) (2) (3) (4)
32.(1) (2) (3)
请勿在此区域内答题或 者做任何标记
33.(1) (2)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C 6.D 7.B 8.B
9.D 10.D 11.D 12.C 13.C 14.A 15.D 16.A
17. 盐 分解
18. CO2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或使气温升高,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加剧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ABC 植树造林、种草##使二氧化碳溶于海水中(合理即可)
19. 3 混合物 二氧化碳
20. Cu+2AgNO3=Cu(NO3)2+2Ag 银块A受到的浮力 A 不合理,铜块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银会附着在铜块表面,影响弹簧测力计示数
21. 稀盐酸先与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反应,没有气体产生 AlCl3、HCl
22. 可能会除去部分镁 量筒 ABC ABC
23. 当瓶内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大气压将注射器的活塞下压。(或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被吸入瓶内) 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原因是:铁生锈消耗氧气并放热,故温度升高,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消耗氧气减小的压强大于温度升高增大的压强,瓶内压强减小;
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原因是:因瓶内气压减小,盐酸自动注入瓶内,盐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和产生氢气都使压强增大。
24. 不成立 产生白色沉淀 只证明了氯元素的存在,未证明碱式氯化镁中的其他元素
25. 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正确,若先通入一氧化碳却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污染空气 铁/四氧化三铁
26. 浓硫酸 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D装置中 7.2
27. CaCl2、CuCl2 Mg(OH)2和NaCl
酸、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Mg(OH)2和NaCl。
28.左边铁环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右边铁环表面析出一层红色固体,小木棒A端上升,B端下沉,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和铜前面,铁能和左边烧杯中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能和右边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反应转换出红色的铜,左边铁环质量变小,右边铁环质量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左L左29. 浓硫酸 CO 红 燃烧尾气中的CO,防止污染空气
30. H2C2O4H2O+CO↑+CO2↑ EBCD 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31.(1)0.4
(2)一、二、四
(3)解:设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为m,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n,
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56%;
答: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
(4)12.25%。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25%;
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2.25%。
32.(1)金属材料;(2)7;(3)锌的质量为20g-7g=13g,
设生成的ZnSO4质量为x,生成H2质量为y
解得:x=32.2g,y=0.4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3.(1)碳不与酸反应,故最终剩余质量0.4g为6.0g粉末中碳的质量,故粉末中铁的质量为6.0g-0.4g=5.6g,校徽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10g 的稀硫酸能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第 3 次加入的稀硫酸若完全反应,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4=5.6g,第三次实际反应的铁的质量是:6g-0.4g=5.6g,所以第3次加入的稀硫酸完全反应。
设40g稀硫酸中的硫酸质量为x
x=9.8g
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生锈后反应的稀硫酸质量变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