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电势差(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电势差(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9-08 17: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纳雍县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导学案 物理教研组制
1.5电势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电势差的概念。会应用电势差的概念求解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2.通过类比法教学,使学生理解电势差的概念;
3.应用所学知识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课前预习】
1.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1 ,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2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
零势能面 初态重力势能Ep1 末态重力势能Ep2 重力势能改变量ΔEp
桌面
地面
2.电势差定义: ,也叫 。
3.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 ,B点的电势为 ,电势差表示成 ,也可以表示成 ,显然 。
4.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答: 。)
5.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吗?这与力学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相似?(答: 。)
6.电荷q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AB= = = = 。
即 或 。
7.UAB由什么决定?跟WAB、q有关吗?(答: )
8.WAB跟q、UAB有关吗?(答: )
【新课内容】
一、电势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 叫电势差,也叫 。
2.表达式:若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φA,B点的电势为φB,则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可以表示成 或 。
3.强调:角标的顺序代表后面相减的顺序。UAB与UBA之间有什么关系?(答: )
4.式:①WAB=qUAB ②WAB=q(φA—φB)
5.正负:电势差是 (标量或矢量),当A点的电势比B点高时,UAB为 (正值或负值),当A点的电势比B点低时,UAB为 (正值或负值)。
6.如图1所示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3N/C,方向水平向右,一电量为q=2×10-6C的点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AB=20cm,求:①UAB= ②若电荷电量变为q/=-2×10-6C,UAB= 。③从计算中可以看出电势差的大小与检验电荷 ,与电场力的功 ,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公式只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填有关或无关)。
7.各点电势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数据求①UAB= ,UBA= ,UBD= ,UDB= 。②一电量为q=2×10-6C的点电荷由A点移动到D点,静电力做的功是 。
二、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
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 ,B点的电势为 ,电势差表示成 也可以表示成 显然 。
1.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答: )
2.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吗?这与力学中学过的哪个概念相似?(答: )
三、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荷q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AB= = = = 。
即 或 。
1.UAB由什么决定?跟WAB、q有关吗?(答: )
2.WAB跟q、UAB有关吗?(答: )
三、电势和电势能的关系
1.电势和电势能的对比:
电势 电势能
1 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时所具有的电势能
2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大小,只跟电场本身有关,跟点电荷q无关 电势能大小是由点电荷q和该点电势共同决定的
3 电势差是指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取时, 电势能的改变量是指点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取时,
4 单位:伏特 单位:焦耳
5 联系:
2.电势、电势能的大小、正负判定方法:
(1)根据场源电荷判定:离场源正电荷越近,电势越高,试探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大(或越小)。离场源负电荷越近,电势越低,试探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小(或越大)。
(2)根据电场线判断: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试探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增加)。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升高,试探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减小)。
(3)根据试探电荷判断: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时,正电荷由高电势(电势能大)的点,移向低电势(电势能小)的点。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时,负电荷由低电势(电势能大)的点,移向高电势(电势能小)的点。
3.电势差、电势与高度差、高度类比:
试比较图3和图4的数据,类比高度与高度差,高度与参考平面的选择 ,高度差与参考平面的选择 ,重力做功与参考平面的选择 (填有关或无关)。
电势与零势能位置的选择 ,电势差与零势能位置的选择 ,电场力做功零势能位置的选择 (填有关或无关)
【典例精讲】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B.电势差是一个标量,但是有正值或负值之分
C.由于静电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
D.A、B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面的不同而改变,所以UAB=UBA
【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要全面理解电势差这个概念,从电势差的定义可知A项错误.从电势差的特性可知电势差是标量,有正负之分,B项正确.从静电力做功的特性及电势差的定义可知两点间电势差只与两点间位置有关,C项正确.最易错的是把电势差与电压相混淆.电势差可以反映出两点电势的高低,UAB=-UBA,而电压只是电势差的大小,故D项错误.
【例2】 有一个带电荷量q=-3×10-6 C的点电荷,从某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荷克服静电力做6×10-4 J的功,从B点移到C点,静电力对电荷做9×10-4 J的功,求A、C两点的电势差并说明A、C两点哪点的电势较高。
【解析】负电荷从A移至B的过程,电荷克服静电力做功,可见负电荷从电势高处移至电势低处,即φA>φB。
电势差大小UAB== V=200 V,电势高低:φA-φB=200 V①
负电荷从B移至C,静电力做正功,可见负电荷从电势低处移至电势高处:φB<φC。电势差大小UBC== V=-300 V,电势高低:φB-φC=-300 V②。由①②式相加得UAC=φA-φC=-100 V,所以A、C两点中C点的电势较高。
【课后作业】
1.对UAB=1 V的正确理解是(  B )
A.从A到B移动q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B.从A到B移动1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C.从B到A移动1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D.从A到B移动1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2.一个带正电荷的质点,电荷量q=2.0×10-9 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静电力做功外,其他力做功为6.0×10-5 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 J,则ab两点间电势差Uab为( B )
A.3.0×104 V     B.1.0×104 V C.4.0×104 V D.7.0×104 V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W=ΔEk,其中可认为有两个力做功,静电力和其他力,即:W其它+W电=ΔEk,其中W电=qU,代入数据即得B选项正确。
3.电荷量为3×10-8 C的试探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它的电势能减少了6×10-7 J,则在这个过程中,静电力对试探电荷做了6×10-7J的 正 功(填“正”或“负”),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_20_V。
【解析】由WAB=-ΔEp知:WAB=6×10-7 J,静电力做正功.由WAB=UABq知:UAB===20 V
4.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势差UAB为20 V,电荷量q=-2×10-9 C,按图中路径由A点移动至B点,静电力做的功是多少?(答案:-4×10-8 J)
5.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BC,电场中的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φA、φB、φC,AB、BC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AB、UBC,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BC )
A.φA>φB>φC     B.EC>EB>EA C.UAB思考:电场线的密集程度决定哪个物理量大小?等势线的密集程度决定哪个物理量的大小?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电势的变化情况和电场线的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静电场中的电场线、等势面的分布知识和规律.A、B、C三点处在一根电场线上,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落,故φA>φB>φC,A正确;由电场线的密集程度可看出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为EC>EB>EA,B对;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势降落较快,故UBC>UAB,C对,D错.
6.拓展探究如图所示,平行实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电荷量为-1.0×10-6 C的微粒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10-5 J,则该电荷运动轨迹应为虚线 1(选“1”或“2”);若A点的电势为-10 V,则B点电势为_-20_V。
【解析】需要先判断电场线的方向,然后再进行研究,根据带负电的微粒动能减少这个特征,可知静电力做负功,静电力的方向应该水平向左,从而可以判断运动轨迹是虚线1.动能的减少量就是电势能的增加量,可以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是-10 V,所以B点电势是-20 V.
7.万有引力可以理解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个引力场,而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其他有质量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场中都要受到该场的引力作用.这种情况可以与电场相类比,那么在地球产生的引力场中的重力加速度,可以与电场中下列哪种物理量相类比( C )
A.电势   B.电势能   C.电场强度   D.静电力
【解析】在地球产生的引力场中的重力加速度g=,与电场类比知E=,选项C正确.
8.在电场中,一个电子由a点移到b点时静电力做功为5 eV,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由b沿直线指向a B.a、b两点间电势差Uab=5 V
C.电子的电势能减少5 eV D.电子的电势能减少5 J
9.关于电势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荷从其中一点移到另一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B.1 C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如果静电力做了1 J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就是1 V
C.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的多少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无关
D.两点间电势差的大小跟放入这两点的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9.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静电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ABD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大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
【解析】由等势面的特点及电荷运动的轨迹可判断电荷所受静电力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向下,即电场的方向垂直等势面向下,则φa>φb>φc,故A正确;电荷在三个等势面上的电势能Epa>Epb>Epc,故B正确;因为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所以动能Eka10.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由A、B、C、D、A′、B′、C′、D′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A、D两点间电势差UAD与A、A′两点间电势差UAA′相等
B 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静电力做正功
C 带负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势能减小
D 带电粒子从A点移到C′点,沿对角线A→C′与沿路径A→B→B′→C′静电力做功相同
【解析】AD与电场方向垂直,则UAD=0,AA′沿电场方向,则UAA′>0;带正电的粒子从A到D静电力不做功,从D到D′静电力做正功,其电势能是减小的,而带负电的粒子从A到D静电力不做功,从D到D′静电力做负功,其电势能是增大的;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初、末状态的位置有关,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
11.图5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 eV,它的动能应为( C )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解析】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此位置的电势能也为零.由于两相邻等势面的电势差相等,又知Eka>Ekb,则a点的电势能可表示为-2qU(U为相邻两等势面的电势差),b点的电势能可表示为qU.
由于总的能量守恒,则有:Eka+(-2qU)=Ekb+qU,即26-2qU=5+qU,解得qU=7 eV,则总能量为7 eV+5 eV=12 eV,当电势能为-8 eV时,动能Ek=12 eV-(-8) eV=20 eV.
12.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为1×103 N/C,ab=dc=4 cm,bc=ad=3 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C )
A.ab之间的电势差为4 000 V
B.ac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
C.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cda移动一周,静电力做功为零
D.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abc或adc从a移动到c,静电力做功都是-0.25 J
13.如图7所示,为一组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把电荷量为1×10-6 C的负电荷从A点沿水平线移至B点,静电力做了2×10-6 J的功,A、B间的距离为2 cm,求:(1)匀强电场场强是多大?方向如何?(2)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多大?若B点电势为1 V,则A点电势是多大?电子处于B点时,具有多少电势能?(答案 (1)2×102 N/C,方向沿电场线方向斜向下(2)-2 V -1 V -1 Ev)
【解析】(1)根据题意,AB间的电势差UAB== V=-2V,AB间沿电场线方向上的位移为d=1 cm所以场强E==2×102 N/C,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所以电场强度方向斜向下.已知AB间电势为-2 V,如果已知B点电势为1 V,所以A点电势为-1 V,电子处于B点时,具有电势能为-1 eV.
1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电荷Q为圆心的某圆交于B、C两点,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点无初速度下滑,已知q Q,AB=h,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求:(1)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2)AC两点的电势差.(答案(1)mgh (2)-)
【解析】(1)因为杆是光滑的,所以小球从A到B过程中只有两个力做功:静电力做的功WE和重力做的功mgh,由动能定理得:WE+mgh=mv代入已知条件vB= 得静电力做功WE=m·3gh-mgh=mgh.
(2)因为B、C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φB=φC,即UAC=UAB,由W=qU得UAB=UAC==-
15.为使带负电的点电荷q在一匀强电场中沿直线匀速地由A运动到B,必须对该电荷施加一个恒力F,如图所示.若AB=0.4 m,α=37°,q=-3×10-7 C,F=1.5×10-4 N,A点的电势φ=100 V.(不计负电荷受的重力)(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电场线的方向,用虚线画出通过A、B两点的等势线,并标明它们的电势.(2)求q在由A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答案(1)见解析图(2)电势能增加4.8×10-5 J)
【解析】(1)电荷由A匀速运动到B,说明电荷受到的静电力与恒力F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又因为是负电荷,所以静电力跟场强的方向相反,可以判断出场强与F同向.再根据电场
线与等势面垂直画出过A、B两点的等势线,如右图所示.要求B点的电势和由A到B过程中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就要先求出q在由A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
电荷由A到B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A、B两点的电势差:,所以φA-φB=160 V,所以φB=φA-160 V=100 V-160 V=-60 V
(2)q由A到B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静电力做的功:ΔE=qUAB=3×10-7×160 J=4.8×10-5 J
【教材补充】
电势差定义式UAB=WAB/q的理解
1.UAB=中,WAB为q从初位置A运动到末位置B时静电力做的功,计算时W与U的角标要对应,即WAB=qUAB,WBA=qUBA.2.UAB=中,各量均可带正负号运算.但代表的意义不同.WAB的正、负号表示正、负功;q的正、负号表示电性,UAB的正、负号反映φA、φB的高低.3.公式UAB=不能认为UAB与WAB成正比,与q成反比,只是可以利用WAB、q来测量A、B两点电势差UAB,UAB由电场和A、B两点的位置决定.4.WAB=qUAB,适用于任何电场.静电力做的功WAB与移动电荷q的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有静电力做功时的功能关系
只有静电力做功:只发生电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W电=-ΔE电=ΔEk.
只有静电力和重力做功:只发生电势能、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功和能的大小关系为:W电+WG=-(ΔE电+ΔEp)=ΔEk.
多个力做功:多种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要根据不同力做功和不同形式能转化的对应关系分析,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其关系为:W电+W其他=ΔEk.
静电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在匀强电场中,W=Flcos α=qElcos α,α是E、l方向的夹角.(2)WAB=qUAB既适用于匀强电场,又适用于非匀强电场.(3)由静电场的功能关系也可确定静电力做功.
描述电势差的两个公式UAB=和UAB=φA-φB的区别是什么?
电场具有多种属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电场的属性,公式UAB=是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而UAB=φA-φB是从电势出发来定义电势差.UAB=中,WAB为q从初位置A移动到末位置B静电力做的功,WAB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q为电荷所带电荷量,正电荷取正值,负电荷取负值.由UAB=可以看出,UAB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移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WAB,若静电力对单位正电荷做正功,UAB为正值;若静电力对单位正电荷做负功,则UAB为负值.
电势差和电势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电势φ 电势差UAB=φA-φB
区别 (1)(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一般取无限远处或地球表面的电势为零电势)(2)电势由电场本身决定,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3)相对量(4)标量,可正可负,正负号相对零电势面而言 (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2)电势差由电场和这两点间的位置决定(3)绝对量(4)标量,可正可负,正负号反映了φA、φB的高低
联系 (1)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该点与零电势点之间的电势差(2)电势与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皆为伏特(V)
【学习反思】
我学到了什么:
我的困惑:
运气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4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