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1.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含义。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熟练背诵并会默写古诗。
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唐代诗人
王湾
走近作者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律诗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全班诵读
律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律诗的特征
1.共有八句
2.二、四、六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思考:
题目中“次”是什么含义?
题目解说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根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从颔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驶的。
整体感知
2.析诗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1)诗人写了那些景物?读这两句诗 你脑海中想到了那些画面?
诗人写了客路、青山、绿水、舟等景物,组成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诗人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行,思绪已飘到了青山之外的客路。
这是诗人的想像,这里“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了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车去其他地方,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2)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顺,指风平浪静
挂
(1)这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看到的景象。
(2)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此时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春到江南,雪消雨降,江水涨平了江岸,两岸水面变得宽阔,顺风行船 船帆高悬。此时诗人视野开阔眼前的美景让诗人忘却了旅途奔波之累,心胸开阔爽朗。“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升起来
(1)这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此时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残冬腊月还未过去,春天已经到来了;黑夜还未消散,一轮 旭日已经升起。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这里暗示这里时光易逝,一年的时光又将过去,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很久,新年将至,这本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而诗人却在外不能与家人团圆,自然而然引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进入,降临
古诗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是大型候鸟, 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古诗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尾联照应首句,表现了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
古诗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 心中十分惆怅 。 正好此时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 于是诗人触景生情, 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了。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 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 。 在此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华。
总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作者因两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写得恢弘阔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因家书难寄而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风正一帆悬
课堂练习
2.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D
3、下面对诗歌《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叙事: 客路
舟行
写景: 平 阔 正 悬
日 生 春入年
春意萌动
抒情: 鸿雁传书 (思乡愁绪)
(漂泊异乡)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海日江春
春潮风帆
鸿雁捎家书
漂泊异乡
叙事
写景
抒情
远眺
仰视
板书设计
春意萌动
思想愁绪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冯梦龙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