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2: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时间 班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课题 阿长与《山海经》
课标 要求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 分析 《邓稼先》是一篇至为典型的写人散文,堪称经典。 专家们常讲,读散文读情感变化。而本文正是这样的经典作品,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学情 分析 七上写人的散文已学多篇,涉及情感变化的也不少,故基础在。感情变化好把握,抑扬也好理解。难的是情感变化中的抑扬及其效果。作者情感的波澜层层蓄势,千回百转,妙不可言,尤其是两度“神力”的详细刻画及对比,非常好的突显了对阿长的深情的怀念。
评价 任务 1.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情感变化,把握人物特点。 2.理解如何为情感表达蓄势,进而突出主题。
教学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2.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教学 难点 体会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教学 资源 使用 教材、多媒体
教 学 活 动
教学 实施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第一课时 导入 1.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吗?是谁讲的呢?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书中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在儿时的“我”看来,那是“念念不忘,最为心爱的宝书” 3.阿长与《山海经》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预习检测 1.字词过关略 2.文章写了哪些事件? 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引起家里小风波 ②限制我的行动告状 ③睡觉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其中以元旦逼我吃福橘为代表 ⑤讲被长毛逼着助其守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其中娃娃些容易忽略的是第1.2.3.6件事,引导学生补充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可能找“阿长” 整体感知 1.主问题: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心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小结: 饶舌、无知、迷信、愚昧、纯朴、善良、对生活充满期待、热心、关爱孩子。 2.找出(或提炼)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词句 明确:实在不大佩服、不耐烦、烦琐之至、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怀念 修正上文的线索:情感变化 3.勾连比较《走一步,再一步》《再塑生命的人》,理解欲扬先抑。 明确:散文往往有情感变化,但只有情感变化,不能叫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欲扬先抑即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布置 朗读《山海经》这部分 第二课时 主问题:山海经是怎样的书?给我带来怎样的影响?阿长怎样买到山海经的? 明确:《山海经》是“我”儿时“最为心爱的宝书”之一,鲁迅不但从此开始收藏书的爱好,而且本书也培养了他的文化性格。周作人指出,当初读书与读图,虽然很琐屑,“可是影响却颇不小,他就‘奠定’了半生事业学问的倾向,在趣味上到了晚年也还留下好些明了的痕迹。” 阿长以己之力,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她究竟克服了多少困难?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想像一下:一个不识字,甚至连《山海经》都念成“三哼经”的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具体情境。用200左右的文字详写具体情境,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二、联系1.2段与第30段,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明确:写了阿长的名字与来历,主要经历,写出了阿长的平凡、普通与卑微,表达了作者真挚深沉的缅怀之情与由衷的感激之情。 联系全文,领会作者铺展13-17段的奥妙。 讨论明确: 这一部分主要写阿长她们被长毛掳去助长毛守城,表达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因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前文主要在“抑”,写她诸多不耐烦的规矩;后文主要在“扬”,买来我渴慕的“山海经”,那么这里作者的用意究竟何在?17段的描写特别是“深不可测”占床“情有可原”等词表明作者并不是真佩服,敬重,而是反讽,因为阿长所讲表明其愚昧无知。因了这个反讽(貌似在扬,实则更抑),于是为后文“新的神力”和“确有伟大的神力”作足了铺垫,蓄足了势,而且构成鲜明的对比(或比照),抑者更抑,扬者更扬,让文章波澜顿起,百转千回,极好地突出了一个真心关爱孩子的热心的阿长形象,自然抒发了作者对这个既愚昧无知迷信,又善良热心慈爱的阿长真挚而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一、主问题:比较阅读群文:《种春风》《邻居阿麻》 思考:每篇选文中作者对人物(事物)“抑”与“扬”的不同态度,进一步领悟通过“抑扬”的对比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种春风》里头先对老人是保持距离,嫌人家脏、破烂邋遢,这是“抑”。后来是老人的行为打动了我,我很感动(“眼角湿润”),最后我也寄了钱对小女孩子表示帮助,心中倍感温暖,这是“扬”。为什么穿得那么破旧,更多的钱都寄去帮助更弱小的人去了,这样更能突出他纯朴热心善良、赤诚无私的品质。抑扬落差越大,对比效果越突出。 《邻居阿麻》与课文更贴近。大篇幅都在“抑”——形貌烦心——管闲事不喜欢——撑船得利大人也不喜欢 最后两段在“扬”——去世揭示撑船原因感动(哭泣)——深深的敬仰(铸半身像) 抑扬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反差,生动地刻画了阿麻坚韧、执著、勇于担当、赤诚无私的高大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而且文章由镇长这个侧面交待出阿麻的撑船原因,有别于课文的直接正面刻画阿长买来书,更能突出阿麻的伟大。 二、作业:《精炼ABC》上的相关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 实在不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欲扬先抑 对比 突出主题 新的敬意 深情怀念 看图片及资料。 标注读音,说成语的意思。 按“人+事”的方法概括内容 思考并提炼线索 读课文,圈点勾画,发言交流,概括人物特征。 示例图片 小练笔 讨论材料作用 比较阅读《种春风》《邻居阿麻》 完成课后作业。 检查预习作业
教学 反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