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荐”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四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2个生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表演“清明”小节目:古诗诵读、介绍习俗。
二、学习字词,回顾发明历程
1.字词小挑战
借助科技学习字词
强调多音字“便”,“洲”。
2.思维导图梳理造纸术之前的“纸”历程。
3.读第四段,找出中心句
读课文第四段,找出这段话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
怎么样可以更简洁概括这句话?
写一写,完成历史线索。
三、把握内容,了解蔡伦造纸材料和步骤
1.了解整体内容
其他句子在写什么呢?
生读句子,师强调个别难读词句。
这句话写了什么?
小组齐读第二句。
2.读第四段
一起读一读:过程交给男同学、优点交给女同学来读。
生分别读文。
3.关注动作,了解步骤
(1)生说蔡伦造纸的过程,其他同学做动作。
关注学生动作“捣”,你做的哪个动作?你还发现了哪个动作?
原来有这么多动作藏在造纸过程中,你们记住蔡伦怎么造纸了么?
(2)借助图片说步骤
师出示蔡伦造纸步骤图示,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谁能排列正确顺序。
生看着图片,边排列图片边说步骤。
(3)学生展示把动作词语配到图画的旁边。
学生在学习单上,在图片旁边按照步骤填上动词。
(4)学生自主看着图片,用上动词说说蔡伦怎样造纸的?生交流。
师总结:六个动作、三张图,就把蔡伦造纸的技术说清楚了。
四、合作探讨:蔡伦的纸为什么流传下来?
1.自己默读思考:为什么蔡伦造纸流传下来了呢?
2.小组合作:讨论原因归结为三点,填在学习单上。
3.小组汇报
原因一:原料容易得到。师追问:谁都赞成?用文章中的语言告诉我用了哪些原料?那以前的原料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传承下来?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方法:联系上文。
奖励出示龟甲,体会龟甲的难得。
原因二:价格便宜。追问原因:
价格贵,就难以普及。追问:之前就是什么太贵了呢?
读关于“帛”的语句,展示“帛”,感受帛之贵,体会纸的便宜。
原因三:轻便又好用。追问:在哪里找到的?读句子。
说明原因?你想到什么东西?形容有学识可以说“学富五车”。
师拿出竹简、麻纸,生拿一拿,说感受。
4.生修改补充原因。
5.生总述三点原因:看着板书说、隐去板书说。
五、体会自豪,拓展资料
1.分享学习感受,你想说什么?
生:感觉蔡伦很厉害,中国人很厉害。
师:有的同学崇拜蔡伦,有的同学崇拜中国人。是的,蔡伦之所以有这样的发明,是因为有前人的努力。那么他们有没有带给蔡伦什么经验?
生回答之前的纸。追问:蔡伦吸收了什么优点?改进了什么缺点?
2.教师带领回忆造纸的经历,不光要学习蔡伦的造纸术,更要想到这一整条纸的发明之路,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课文最关键的一句——
生个别读,齐读:我国的造纸术……
3.师读后文,生自读完后谈感受。
带着自豪再读读这段话,不由得自豪地说……
4.我们留给世界的瑰宝还有很多,看视频,你还能发现哪些宝贝。
生交流,总结四大发明。师总结:还有丝绸之路、节气、轮船等。
5.布置作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围绕“……可真了不起”下节课交流。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完了课文内容,课后同学们复习课本巩固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