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18: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苹果腐烂 D.糯米酿酒
2.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3.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稻草造纸 D.瓷器烧制
4.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实际量出的液体体积大于50mL.则该同学量取液体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关系)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D.无法确定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铁制品要刷漆 防止生锈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7.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
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
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8.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 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9.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漏斗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10.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11.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13.从变化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其它三句有本质区别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4.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15.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二、填空题
16.化学性质
物质_____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17.取用化学药品的规则:
(1)“安全规则”:不能_____;不要_____;不得_____;
(2)“节约规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_____,液体取用_____;
(3)“剩余药品处理规则”:不能_____,不要_____,更不要_____,应该_____。
(4)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
(5)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后果是_____。
(6)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___。
18.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
(1)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2)根据图2图3,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mL,精盐的质量为_____g.
19.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的序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把块状硫粉碎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
20.如图所示,五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1)图①的错误之处:______。
(2)图②的错误之处:______。
(3)图③的错误之处:______。
(4)图④的错误之处:______。
(5)图⑤的错误之处:______。
三、实验题
21.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探究填表。
问题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实验
证据
结论与解释
讨论
22.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试验成功的重要保证。量筒和托盘天平是初中常见的计量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___________,若量取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40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同学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分度盘的指针如图所示,则应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游码向左调节
B.将游码向右调节
C.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4)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甲同学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1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分度盘中央,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g。乙同学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食盐固体,右盘衬纸上放1个10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C
7.B
8.D
9.C
10.B
11.C
12.B
13.C
14.B
15.B
16.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17. (1) 用手接触药品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 1-2mL 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 拿出实验室 放入指定容器 (3) 瓶口残留的液流下腐蚀标签 测量结果不准确 交叉污染试剂
18.(1) BC (2)
19. (1) C  A A (2) B D
20.(1) 实验废弃药品应倒入指定容器 (2)胶头滴管没有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试管没有横放 (3) 试剂瓶的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 试管内液体太多
21.
问题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假设) 1.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实验 用简便的方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再与一瓶空气样品作对比进行实验; ①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②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③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证据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无明显现象,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 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
结论与解释 结论: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解释: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讨论 为什么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22.(1) 胶头滴管 小于
(2)偏大
(3)C
(4) 等于 12.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