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18: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
1.下列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
B.木已成舟
C.火上浇油
D.百炼成钢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好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闻气体气味
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时,实际量出的液体体积大于50mL.则该同学量取液体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关系)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D.无法确定
4.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 B.研钵 C.药匙 D.镊子
5.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
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
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7.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
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
8.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9.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11.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给固体加热
C.给液体加热
D.熄灭酒精灯
1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2008年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下列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中
C.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D.深埋于土中
1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还原性、可燃性 C.密度、硬度 D.熔点、沸点
14.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纯碱 B.单质镁 C.烧碱 D.粗盐
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铁粉 B.倾倒稀硫酸
C.吸取石蕊溶液 D.将铁钉放入试管中
16.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___________滴加。
17.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用途有_____;
18.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 )
A.手抓 B.药匙 C.镊子 D.纸槽
19.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题目后面。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__。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___。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____。
20.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_____。,“烧炭”是_____。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_____。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都属于_____。
(4)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_____。
(5)在寒冷的冬天向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这一现象是_____。
21.(1)点燃蜡烛,顶端熔化成液体,形成的火焰分_____层,分别是_____焰、内焰和_____.
(2)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
22.某久置的铜器表面有大量“铜绿”即铜锈,某化学课外实验小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按由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它的成分。
(已知无水硫酸铜是一种能吸水的干燥剂,遇水会变蓝色)
(1)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没有用量要求时,取“铜绿”的最少量即为:______,固定装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______,原因______。
(2)将“铜绿”加热分解,实验现象是:绿色粉末变为___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___色,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___,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
(3)铜绿受热易分解,由分解的产物可推断出铜在空气中与水、______、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B
7.B
8.A
9.B
10.B
11.C
12.C
13.B
14.D
15.D
16.胶头滴管
17. (1) ①②③④⑤ (2) ⑥ ⑧ (3) ⑨ ⑦
18. (1) C;(2) B或D
19.(1) A E C F (2) G D B H
20.(1)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3)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21. (1) 三; 外; 焰心; (2) 水雾; 浑浊; (3) 二氧化碳; 水.
22.(1) 铺满试管底部 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 黑 蓝 浑浊
(3)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