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
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
走近作者
字词积累
吟
扒
厌
趴
呻
眩
晕
怦
怦
和
附
倦
灼
措
失
慌
惊
齐
不
差
参
泣
哭
兀
突
惚
恍
cēn
cī
cuò
pā
bā
zhuó
juàn
qì
wù
hū
huǎng
yín
shēn
xuàn
pēng
hè
词语解释
炫目:使眼睛昏花。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
训诫:告诫、教导。
嶙峋:形容人瘦削。
纳罕:惊奇、诧异。
1、你能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吗?
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经验。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件
(1-5)
(6-16)
(17-28)
(29)
复述故事
起因 游戏玩厌 去爬悬崖
一个酷热的七月里
美国费城的一个悬崖
经过 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我”、5个男孩,父亲
结果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启示 走一步 再走一步
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 )险——( )险
冒
脱
局部品味
3、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这个故事吗?
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即记叙的六要素)
故事复述事例
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里(时间)一个闷热的日子,在美国费城(地点),我和其他五个小伙伴(人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于是内德提议去爬悬崖(起因),我刚开始拿不定主意,后来在好朋友杰利的叫喊下也跟着去了,其他小伙伴都爬到崖顶去了,但是我却只爬到了距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再也不敢上去了,也不敢下去(经过),到了晚上,杰利带着我的父亲来了,在父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指导下,我终于克服来了恐惧,爬下了悬崖(结果),并且从中领悟到了一个生活哲理。
1、父亲是怎么帮助他脱险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帮助他脱险?
三、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心理
文章主要是写“我”童年一次“遇险”和“脱险”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局部品味
1、最初:毫无信心
3、随后:信心大增
2、继而:信心萌发
“我”脱险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二)“我”的心电图(情绪变化)
犹豫不决
畏惧、
疲乏
迟疑
有了信心
信心更强
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明明有很多办法来帮助孩子脱险,他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由此可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4、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1)从课文内容看:
在那次“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
(2)从人生意义看: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主旨
四、
1、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对“困难”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请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并读一读,看看写得怎么样。
困难——
是山,但我们能翻越;
是 , 。
写作特点
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2.记叙周密,巧设伏笔
3 .善用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总结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化整为零)
积累名言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
2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3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 贝多芬
名 人 名 言
探究升华
一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 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 声 地对自己说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学们
下节课见